设为首页|联系我们|加入收藏    ENGLISH
                    
记录所在位置 植物保护技术->蔬菜虫害数据库
昆虫名称
花蓟马
学名
Frankliniella intonsa Trybom
异名
台湾蓟马
生物学分类
缨翅目,蓟马科
分布
多数地方均有分布。
寄主 为害茄科葫芦科豆科及十字花科的多种蔬菜和粮棉等作物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1.3毫米,体褐色略带紫,头、胸部黄褐色。触角较粗壮,第三节长为宽的2.5倍,并在前半部有一横脊。头短于前胸,后部背面皱纹粗,颊两侧收缩明显。头顶前缘在两复眼间较平,仅中央稍突。前翅较宽短,前脉鬃2021根,后脉鬃1416根。第八腹节背面后缘梳完整,齿上有细毛。头、前胸、翅脉及腹端鬃较粗壮,黑色。2龄若虫体长约1毫米,基色黄,复眼红,触角7节,第三、四节最长,第三节有覆瓦状环纹,第四节有环状排列的微鬃。胸、腹部背面体鬃尖端微圆钝。第九腹节后缘有一圈清楚的微齿。

发生规律

  此虫在我国南方可年发生1114代,以成虫越冬。成虫有趋花性,卵大多产于花类植物组织中,如花瓣、花丝、花膜、花柄等,多产在花瓣上。华北地区可能以荷兰豆、甜豌豆等蔬菜受害严重,重发生时花尚未开放,花荚即可受为害,所生豆荚表面显现出许多明显受害斑痕。通常每雌产卵约180粒,产卵历期2050天。主要天敌种类与黄蓟马天敌种类基本相同。

危害特点

  此虫以成虫和若虫为害蔬菜的花器,影响开花结实。也为害幼苗、嫩叶和嫩荚。严重时显著降低产量和质量。

防治方法

  1.收获完毕,彻底消除田间植株残体和杂草,集中堆沤发酵处理。

  2.冬前深翻土壤,破坏化蛹场所,减少害虫越冬基数。

  3.避免瓜、豆、茄果类蔬菜连作、套种。采用地膜覆盖栽培,阻止害虫入土化蛹。

  4.播种前选用70%高巧(吡虫啉)干拌种剂按种子重量的0.3%0.5%拌种处理种子。

  5.害虫发生前期或初期采用滴灌施药或药液浇根防治。根据此虫多隐藏在花器内为害和选择为害幼嫩组织,喷雾防治需重点针对花器和幼嫩部位,宜选用具有内吸、熏蒸作用对作物花器无药害的高效药剂。目前可选用20%康福多(吡虫啉)可溶液剂3 0004 000倍液,或25%阿克泰(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 0004 000倍液,或1.8%虫螨克(阿维菌素)乳油3 0004 000倍液,或10%赛乐收(乙氰菊酯)乳油8001 000倍液喷雾。

图片

buhua

说明
本数据库为公益性数据库,若单位或个人不同意刊载该图片或记录,请及时与本馆联系。
最前一条 上一条 下一条 最后一条  [打印]
京ICP备0905397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047
版权所有@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中心电话:010-51503318 农业专家咨询热线:010-1239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花园中路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