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联系我们|加入收藏    ENGLISH
                    
记录所在位置 植物保护技术->作物病害数据库
作物类别 豆类->芸豆
病害名称
芸豆炭疽病
关键词 芸豆炭疽病真菌
发病症状

炭疽病是芸豆的一种常见病害。各地均有分布。影响芸豆的产量和质量,在运输和贮藏期间可继续为害。幼苗期即开始发病,为害叶片、茎蔓及豆荚。

1. 子叶:子叶受害后出现红褐色近圆形病斑。

2. 叶片:叶片发病从叶背开始,发病初期叶脉初呈红褐色,之后渐成为黑褐色,并扩展为多角形网状斑。

3. 叶柄:叶柄发病呈褐锈色细条形斑,全叶萎蔫。

4. 茎部:茎部发病形成条状锈色斑,凹陷并龟裂,常使幼苗茎折断。

5. 豆荚:豆荚发病时产生褐色小点,渐扩大为长圆形病斑,中心凹陷黑褐色,边缘为粉红色,数个病斑能融合为大病斑;潮湿时病斑常产生粉红色黏稠物。

6. 种子:种子上的病斑为黑褐色或红褐色及黄褐色,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确定,种子容易腐烂。

病原

病原为芸豆刺盘孢Colletotrichum lindemuthianum(Sacc.et Magn.)Br.ef Cav.,属半知菌亚门真菌。除为害芸豆外,还为害扁豆、豇豆、蚕豆、绿豆等。

发生规律

病原主要以潜伏在种子内和附在种子上的菌丝体越冬。带菌种子播种后会引起幼苗发病,发病幼苗上产出分生孢子,借助雨水、昆虫等传播。病原也可以菌丝体在病残体内越冬,通过雨水飞溅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病原侵染后经47天潜育后出现发病症状。

在温度17℃左右,湿度近100%的条件下最易发病。当温度高于27℃,相对湿度低于92%时,则很少发生。温凉多雨季节发病重,地势低洼,种植过密的田块,容易发病。主要发生在潮湿冷凉的地区。

防治方法

1. 种子处理。播前用45℃温水烫种10分钟后,洗净晾干再播种。或用占种子重量0.4%的50WP多茵灵,或用占种子重量0.4%的50WP福美双拌种。或用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或60%多菌灵超微粉600倍液浸种30分钟,洗净晾干后播种。

2. 农业防治。与十字花科、百合科、茄科、伞形花科蔬菜实行23年的轮作,或与非豆科粮食作物轮作2年。深翻土壤,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清沟沥水,高畦栽培,防止大水漫灌。棚室栽培要加强通风,降低湿度。发病后要及时摘除病叶病荚。

3. 化学防治。棚室栽培时对旧架材要用50%代森铵水剂800倍液进行消毒。在花期或发病初期喷生物农药2%农抗120水剂200倍液,隔5天喷1次,共喷34次。或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30%绿叶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棚室栽培还可以发病初期于傍晚,每亩喷施8%克炭灵粉剂1千克。

图片情况 未选择
最前一条 上一条 下一条 最后一条  [打印]
京ICP备0905397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047
版权所有@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中心电话:010-51503318 农业专家咨询热线:010-1239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花园中路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