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联系我们|加入收藏    ENGLISH
                    
记录所在位置 养殖业疾病防治技术->家畜疾病防治数据库
疾病名称
豆状囊尾蚴病
动物种类 兔
疾病类型 寄生虫病
关键词 兔病豆状囊尾蚴病寄生虫病
疾病概述

  本病是由豆状带绦虫的中绦期幼虫——豆状囊尾蚴寄生于兔的肝脏、肠系膜和网膜等所引起的疾病。

病原特性

  豆状带绦虫寄生于狗、猫和狐狸等野生食肉兽的小肠内,成熟绦虫排出含卵节片,兔食入污染有这种节片和虫卵的饲料后,六钩蚴便从卵中钻出,进入肠壁血管,随血流到达肝脏。再钻出肝膜,进入腹腔,在肠系膜、胃网膜等处发育为豆状囊尾蚴。豆状囊尾蚴虫体呈囊泡状,大小如豌豆,囊内含有透明液和一个小头节。

流行病学

    该病呈世界性分布。该病在犬科肉食兽和兔及其他啮齿类动物之间传播循环,通过消化道感染。

临床症状

轻度感染一般无明显症状。大量感染时可导致肝炎和消化障碍等表现,如食欲减退,腹围增大,精神不振,嗜睡,逐渐消瘦,最后因体力衰竭而死亡。急性发作可引起突然死亡。

病理变化

剖检见囊尾蚴寄生在肠系膜、网膜、肝表面等处,数量不等,状似小水泡或葡萄串。有些肝实质中见弯曲的纤维化组织。

诊断方法

1.诊断

  生前仅以症状难以做出诊断,可用间接血凝试验诊断。剖检发现豆状囊尾蚴即可做出确诊。

2.鉴别诊断

  (1)栓尾线虫病

  类似处:寄生少时不显症状。食欲减退,消瘦,拉稀。

  不同处:病原为栓尾线虫。尾部脱毛和皮炎。粪检有虫卵。剖检可见盲肠、结肠黏膜上发现虫体。

  (2)日本血吸虫病

  类似处:寄生少时不显症状,消瘦,腹泻。

  不同处:病原为日本血吸虫,腹泻便血,贫血,严重时出现腹水。剖检可见肝脏表面和切面有黄灰或灰白色结节,门脉血管内可找到虫体。

  (3)肝片吸虫病

  类似处:有感染性,厌食,消瘦,腹泻。

  不同处:病原为肝片吸虫,便秘与腹泻交替,贫血黄疸,眼睑、颌下、胸腹下出现水肿。剖检可见肝脏胆管内有虫体。

  (4)兔拉杆菌病

  类似处(与连续多头蚴):颈、股等处见有肿胀。

  不同处:病原为土拉杆菌。一般有鼻炎,颌下、颈下、腋下、腹股沟体表淋巴结肿大。严重时腹泻,后肢粪污。剖检可见淋巴结红肿,有白色坏死灶。采血清与土拉伦斯抗原作凝集反应阳性。

预防措施

    兔群一旦检出一个病例,应考虑全群预防和治疗。

    1. 定期用氯硝柳胺(每千克体重100150mg)或吡喹酮(每千克体重5mg)或氢溴酸槟榔碱(每千克体重1.52mg)给兔驱虫,一次内服。驱虫时,把兔固定在一定范围内,驱虫后几天内的粪便和排出的虫体集中发酵处理,防止病原扩散。

    2. 严禁野犬、野猫进入兔场,特别是兔舍、饲料间,防止草料和饮水被犬、猫粪便污染。

    3. 禁用含有豆状囊尾蚴的兔肉和内脏喂犬、猫。

 

治疗方法

    目前常用的药物有:

  1. 吡喹酮,按每千克体重1520mg,一次内服,连用3天。

  2. 六氯对二甲苯(血防846),按每千克体重100mg,每日口服一次,连用7天。

图片
38
说明
本数据库为公益性数据库,若单位或个人不同意刊载该图片或记录,请及时与本馆联系。
最前一条 上一条 下一条 最后一条  [打印]
京ICP备0905397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047
版权所有@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中心电话:010-51503318 农业专家咨询热线:010-1239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花园中路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