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联系我们|加入收藏    ENGLISH
                    
记录所在位置 植物保护技术->作物虫害数据库
害虫名称
大豆中华稻蝗
学名
Oxya chinensis(Thunherg)
别名
水稻蝗
害虫分类
直翅目,蝗科
寄主 寄主禾本科植物豆科旋花科锦葵科茄科等多种植物
分布
分布在中国南、北方各稻区和农区。
为害特点

成虫、若虫食叶成缺刻,严重时全叶被吃光,仅残留叶脉。

形态特征

成虫雄体长1533mm,雌虫1940mm,黄绿、褐绿、绿色,前翅前缘绿色,余淡褐色,头宽大,卵圆形,头顶向前伸,颜面隆起宽,两侧缘近平行,具纵沟。复眼卵圆形,触角丝状,前胸背板后横沟位于中部之后,前胸腹板突圆锥形,略向后倾斜,翅长超过后足腿节末端。雌虫腹部第23节背板侧面的后下角呈刺状,有的第三节不明显。产卵瓣长,上下瓣大,外缘具细齿。

    卵长约3.5mm,宽1mm,长圆筒形,中间略弯,深黄色,胶质卵囊褐色,包在卵外面,囊内含卵10100粒,多为30粒左右,斜列2纵行。

    若虫56龄,少数7龄。1龄灰绿色,头大高举,无翅芽,触角13节;2龄绿色,头胸侧的黑褐色纵纹开始显现,触角1417节,3龄浅绿色,头胸两侧黑褐色纵纹明显,沿背中线淡色中带明显,触角1819节,微露翅芽;4龄翅芽呈三角形,长未达腹部第一节,触角2022节;末龄翅芽超过腹部第3节,触角2329节。

生活习性

浙江省、湖南省以北年发生1代,以南2代,各地均以卵块在田埂、荒滩、堤坝等土中1.54cm深处或杂草根际、稻茬株间越冬。广州3月下旬至4月上旬越冬卵孵化,南昌5月上中旬,湖北汉川5月中下旬,北京6月上旬,吉林省公主岭7月上中旬;广州6月上中旬羽化,南昌7月上中旬,汉川7月中下旬,北京8月七中旬,公主岭为8月中下旬羽化。二代区2代成虫多在9月羽化,各地大体相同。成虫寿命59113d,产卵前期2565d,一代区卵期6个月,二代区第一代35个月,第二代近1个月,若虫期4255d,长者80d。喜在早晨羽化,羽化后1545d开始交配,一生可交配多次,夜晚闷热时有扑灯习性。卵成块产在土下,田埂上居多,每雌产卵13块。初孵若虫先取食杂草,3龄后扩散为害茭白、水稻或豆类等。

防治方法

    1. 稻蝗喜在田埂、地头、渠旁产卵。发生重的地区组织人力铲埂、翻埂杀灭蝗卵,具明显效果。

    2. 保护青蛙、蟾蜍,可有效抑制该虫发生。

    3. 抓住3龄前稻蝗群集在田埂、地边、渠旁取食杂草嫩叶特点,突击防治,当进入34龄后常转入大田,当百株有虫10头以上时,应及时喷洒50%辛硫磷乳油或50%马拉硫磷乳油或20%氰戊菊酯乳油、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均可取得较好防治效果。

图片
21
图片情况 有
最前一条 上一条 下一条 最后一条  [打印]
京ICP备0905397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047
版权所有@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中心电话:010-51503318 农业专家咨询热线:010-1239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花园中路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