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联系我们|加入收藏    ENGLISH
                    
记录所在位置 植物保护技术->作物虫害数据库
害虫名称
甘蔗二点螟
学名
Chilo infuscatellus
别名
北方称粟灰螟、南方称甘蔗二点螟
害虫分类
鳞翅目,螟蛾科
分布
在我国各省蔗区均有发生,尤其是旱地蔗区发生为害较重,它是甘蔗苗期的主要害虫之一。国内除新疆、青海、西藏未见外,其余各省、区均有。南北发生密度均较高。
为害特点

    苗期幼虫为害甘蔗生长点,致心叶枯死形成枯心苗;萌发期、分蘖初期造成缺株,有效茎数减少;生长中后期幼虫蛀害蔗茎,破坏茎内组织,影响生长且含糖量下降,遇大风蔗株易倒。此外,伤口处还易诱发甘蔗赤腐病。

形态特征

    雄成虫体长8.5mm,雌蛾体长10mm;头部及胸部淡黄褐色或灰黄色,触角丝状;前翅近长方形,外缘略成弧度,淡黄而近鱼白色,杂有黑褐色细鳞片,中室顶端及中脉下方各有1小暗灰色斑点,沿翅外缘有成列的小黑点7个隅有6个),缘毛色较淡,翅脉间凹陷深;后翅灰白色,外缘略淡黄色;足淡褐色,中足胫节上有距1对,后足胫节上有距2对。卵扁平椭圆形,壳面有网纹;初产时乳白色,临孵化时灰黑色。末龄幼虫头部赤褐或黑褐色,前胸盾板近三角形,淡黄或黄褐色;体背部有茶褐色纵线5条,其中背线暗灰色,亚背线及气门上线淡紫色,最下—条在气门上面,不通过气门。蛹略带纺锤形,初为淡黄色,后变黄褐色。

生活习性

    长城以北每年发生12代,黄淮地区3代,珠江流域45代,台湾56代,海南省6代。通常以第12代幼虫为害宿根和春植蔗苗,造成枯心,其中以第二代为害较重;第3代以后为害成长蔗,以69月的田间密度较高。幼虫或蛹在蔗茎地上部或地下部越冬,以地上部和地下部10cm以内为主。成虫羽化后,当日即交尾产卵,产卵前期l2天,卵多产于蔗苗下部14叶片背面距叶鞘不远处,叶面及叶鞘也有。初孵幼虫分散爬行或吐丝下垂,爬行爬至近地面的叶鞘内聚集,2龄后蛀入茎内,为害生长点,造成枯心。

    对于成长蔗株,多由节间蛀入,钻成长条状隧道,造成螟害节,常导致红腐病原的侵入,隧道周围多成红色。纵剖可见茎内蛀道较直,常直通数节,横道少,别于黄螟为害造成的弯曲蛀道。幼虫老熟后在枯心苗或茎部蛀道内化蛹。干旱环境是二点螟发生为害的显著特征之—。卵盛孵期遇高温干旱,蚁螟侵入率高,为害重;连续阴雨,蚁螟死亡率高,侵入率低,为害轻。

防治方法

    1、选用抗虫力较强的高产品种。

    2、轮作换茬,尤其是稻蔗水旱轮作,防治效果好。

    3、冬、春植甘蔗不要安排在秋植蔗田附近,减少该虫传播蔓延。

    4、砍除枯心苗或多余分蘖。

    5、留宿根蔗田,低斩蔗茎,及时处理蔗头及枯枝残茎,消灭地下部越冬幼虫。

图片
5
图片情况 有
最前一条 上一条 下一条 最后一条  [打印]
京ICP备0905397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047
版权所有@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中心电话:010-51503318 农业专家咨询热线:010-1239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花园中路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