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联系我们|加入收藏    ENGLISH
                    
记录所在位置 植物保护技术->作物虫害数据库
害虫名称
稻黑蝽
学名
Scotinophara lurida (Burmeistei)
害虫分类
半翅目,蝽科
寄主 主害水稻也为害小麦玉米甘蔗豆类马铃薯柑橘等
分布
分布在河北南部、山东和江苏北部、长江以南各省区。
为害特点

成虫、若虫刺吸稻茎、叶和穗部汁液,受害处产生黄斑,严重的分蘖和发育受抑,造成全株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8.510mm,宽4.55mm,长椭网形,黑褐色至黑色,头中叶与侧叶长相等,复眼突出,喙长达后足基节间。前胸背板前角刺向侧方平伸。小盾片舌形,末端稍内凹或半截,长几达腹部末端,两侧缘在中部稍前处内弯。卵近短桶形,红褐色,大小0.9mm×0.8mm,假卵块圆突,四周有小齿状的呼吸精孔突4050枚;卵壳网状纹上具小刻点,被有白粉。1龄若虫头胸褐色,腹部黄褐色或紫红色,节缝红色,腹背具红褐斑,体长1.3mm3龄若虫暗褐至灰褐色,腹部散生红褐小点,前翅芽稍露,体长33mm5龄若虫头部、胸部浅黑色,腹部稍带绿色,后翅芽明显,体长7.58.5mm

生活习性

江苏省、浙江省年生1代,汀西省2代,广东省23代。以成虫及少数高龄若虫在石块下、土缝内510cm处或杂草根际、稻桩间、树皮缝等处越冬。翌年初夏出蛰,群集在水稻上为害。成虫、若虫喜在晴朗的白天潜伏在稻丛基部近水面处,傍晚或阴天上到叶片或穗部吸食,把卵聚产在稻株距水面69cm处的叶鞘上,卵块多由14粒,排成2行。每雌产卵75粒。生长旺盛、叶色浓绿的早播田,丘陵、山区垄田发生较重。

防治方法

    1. 利用成虫把卵产在近水面稻茎上和卵在水中浸泡24h即不能孵化的特点,在产卵期先适当排水,降低产卵位置,然后灌水至1013cm,浸泡24h,隔34d再排灌1次,连续进行45次可处理大量卵块。

    2. 在低龄若虫期喷洒20%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15d后再防1次。如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持效期长。

图片
19
图片情况 有
最前一条 上一条 下一条 最后一条  [打印]
京ICP备0905397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047
版权所有@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中心电话:010-51503318 农业专家咨询热线:010-1239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花园中路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