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联系我们|加入收藏    ENGLISH
                    
记录所在位置 栽培技术->农作物栽培技术数据库
名称
水稻穗肥何时施用为宜?
作物分类 禾谷类->稻
栽培方式 大田
关键词 水稻穗肥施用时间
田间管理

1、水稻施用时间

穗肥是是水稻孕穗起作用,旨在促进幼穗发育,减少水稻颖花退化时所施用的肥料,以氮素化肥为主。水稻从倒四叶伸出后到孕穗,是水稻穗分化形成期,是水稻生长量最大、需肥量最多的时期。从生育进度上看,水稻正处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将逐步过渡到生殖生长期;也是无效分蘖趋于消亡,有效分蘖巩固成穗,每穗的颖花数与颖壳的大小逐步确定的阶段。孕穗期的水稻形态生理发生一系列复杂变化,其营养状况对水稻产量及品质有着较大的影响。

2、水稻施穗肥注意事项

穗肥的施用量要着眼于最大限度增加抽穗后的物质积累。在具体施用时,一定要看叶色,在中期群体叶色正常退淡显“黄”的基础上进行。如果中、后期群体叶色不落黄,则不宜施用;由于栽培条件的多变,生产上长穗期的苗情各异,施用穗肥时间与数量因而也不一致。此时的苗情大体可分为3类,相应也有3种穗肥施用方法。

①稳长型:即群体按时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或稍前够苗,拔节期或拔节稍前达到高峰,其控制在适宜穗数的1.31.5倍左右,叶色于无效分蘖期内正常落黄,株型紧凑而叶较挺,群体内受光条件良好。这类群体已有足穗和大穗的基础,施用穗肥可以促进抽穗后物质量的增加,也能较大地促进抽穗前干物质的增长,此类苗施用穗肥时必须注意在攻取大穗粒多的同时,防止上部叶片面积过大。

此类型又可分2种类型:一类是对于群体发展稍大,落黄出现略迟,田又比较肥的,宜采用倒二叶露尖后施穗肥,这时施肥已不影响基部节间伸长,仅能促进剑叶生长,比较安全,但可显著减少颖化退化,增加结实粒数和粒重。其施用量,视叶色退淡程度而有不同,一般每亩施尿素57.5千克不等。二是对于群体较小的杂交稻或群体稍大而落黄较早的穗数型品种(常规稻居多),且体内碳素营养水平较高的,宜采用分次稳施穗肥法,即从倒三叶抽出起至出剑叶,分2次平衡施用,总施肥量为尿素612千克;穗数型品种也可在倒三叶露尖后一次施用穗肥。

②不足型:指稻株群体于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后才够苗,茎蘖数不足,群体过早落黄,中期干物质生长量偏少,因而施用穗肥的目的既要促使出穗前干物质量提高到适宜的水平,又要使后期光合生产量增加,以达到最终高积累。对大穗型品种如杂交籼稻,最上部的3叶大,穗型也大,因此要促保并举,采用顶3、1叶期分次施穗肥的方法,可达到此目的。而对穗数型品种,顶上3叶叶窄短小,可采用倒3叶期或倒三叶出叶至剑叶期2次稳施的方法,一追一补,前重后轻亦可取得高产。在水稻有效分蘖期间因低温、缺肥采取两段育秧(包括长秧龄大苗移栽)情况下,此时的群体一般都偏小,发苗不足,也可把它视同“不足型”,可早施促花肥来弥补前期穗数不足,但施肥量可比稳长型略多一些。

③旺长型:中期群体茎蘖数过多,植株松散,叶片长披,叶色深绿而不退黄。生长量较大,这种群体属旺长型。这类秧苗若施用穗肥,往往导致叶量过大,降低结实率与千粒重,甚至群体严重荫蔽,引起病虫害大发生或倒伏。因此,只有通过控氮与露田,使群体叶色落黄,而后才能轻补穗肥,调整株型,在不增加叶量的前提下,增加光合量,促进可孕颖花量,从而提高群体出穗后的物质生产量也向穗部的运转量,达到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重。一般旺长型田块,在剑叶露尖时补施少量穗肥,若剑叶抽出期仍未退淡落黄,则不宜施用穗肥。

耕种帮提醒在施穗肥的问题上,还要考虑到当地的病害问题,如果病害较重(如稻瘟病、纹枯病等)的稻区,则应减少用量,甚至不施。要结合当地生产条件综合分析,不能一味强调某一点,以免事与愿违,增产不增收。

备注

来源:耕种帮种植网

最前一条 上一条 下一条 最后一条  [打印]
京ICP备0905397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047
版权所有@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中心电话:010-51503318 农业专家咨询热线:010-1239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花园中路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