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联系我们|加入收藏    ENGLISH
                    
记录所在位置 植物保护技术->花木虫害数据库
分类 地下害虫
中文名称
野蛞蝓
学名
Agriolimax agrestis Linnaeus
别名
鼻涕虫
生物学分类
腹足纲,柄眼目,蛞蝓科
分布
江苏、上海、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海南、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及北方各大城市温室、大棚。
寄主 月季唐菖蒲兰花一串红鸢尾大丽花瓜叶菊鸡冠花凤仙花牡丹芍药水芋扶桑泡红金桔桂花马蹄莲君子兰美人蕉小丽花
为害特点

    成、幼体食害嫩叶,被害叶呈孔洞、缺刻。受害茎、叶和花常留下一条银白色发亮的痕迹。

形态特征

成体:伸直时体长3060毫米,体宽46毫米;内壳长4毫米,宽2.3毫米。长梭形,柔软、光滑而无外壳,体表暗黑色、暗灰色、黄白色或灰红色。触角2对,暗黑色,下边一对短,约1毫米,称前触角,有感觉作用;上边一对长约4毫米,称后触角,端部具眼。口腔内有角质齿舌。体背前端具外套膜,为体长的1/3,边缘卷起,其内有退化的贝壳(即盾板),上有明显的同心圆线,即生长线。同心圆线中心在外套膜后端偏右。呼吸孔在体右侧前方,其上有细小的色线环绕。嵴钝。粘液无色。在右触角后方约2毫米处为生殖孔。

卵:椭圆形,韧而富有弹性,直径22.5毫米。白色透明可见卵核,近孵化时色变深。

幼虫:初孵幼虫体长22.5毫米,淡褐色;体形同成体。

生活习性

以成体或幼体在作物根部湿土下越冬。57月在田间大量活动为害,入夏气温升高,活动减弱,秋季气候凉爽后,又活动为害。完成一个世代约250天,57月产卵,卵期1617,从孵化至成贝性成熟约55天。成贝产卵期可长达160天。野蛞蝓雌雄同体,异体受精,亦可同体受精繁殖。卵产于湿度大有隐蔽的土缝中,每隔12天产一次,约132粒,每处产卵10粒左右,平均产卵量为400余粒。野蛞蝓怕光,强光下23小时即死亡,因此均夜间活动,从傍晚开始出动,晚上1011时达高峰,清晨之前又陆续潜入土中或隐蔽处。耐饥力强,在食物缺乏或不良条件下能不吃不动。阴暗潮湿的环境易于大发生,当气温11.518.5,土壤含水量为20%30%时,对其生长发育最为有利。野蛞蝓在包头二年发生3代,每年3月中旬~4月上旬可见到卵、4月下旬幼体出现。9月下旬~10月中下旬产出第二代卵、11月上旬第二代卵孵化,产卵期2535天,卵历期1520天。

防治方法

1. 采用高畦栽培、地膜覆盖、破膜提苗等方法,以减少为害。

2. 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创造不适于野蛞蝓发生和生存的条件。

3. 必要时喷洒蜗牛敌、灭棱威等。

4. 在蛞蝓爬过的地面上撒施石灰粉、草木灰或具芒麦糠,可使其接触死亡。

5. 3%呋喃丹颗粒剂与四聚乙醛、麸皮按10.52混合,在土表干燥的傍晚撒于植物近根部,蛞蝓接触后分泌大量粘液而死亡。

6. 利用蛞蝓的趋性,在盛有香、甜、腥气味的物质下设置一个容器,内装氢氧化钠水溶液,使之落入淹死。

7. 将蛙类引入温室,可吞食大量蛞蝓。

图片
21
图片情况 有
备注
在我国为害花卉的还有黄蛞蝓Linmax flavus Linnaeus;网纹蛞蝓Deroceras reticulatum(Müller);双线嗜粘液蛞蝓Philomycus bilineatus(Bensom)。
说明
本数据库为公益性数据库,若单位或个人不同意刊载该图片或记录,请及时与本馆联系。
最前一条 上一条 下一条 最后一条  [打印]
京ICP备0905397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047
版权所有@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中心电话:010-51503318 农业专家咨询热线:010-1239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花园中路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