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联系我们|加入收藏    ENGLISH
                    
记录所在位置 栽培技术->蔬菜栽培技术数据库
名称
保护地甘蓝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栽培类型 其他设施
关键词 保护地甘蓝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蔬菜分类 甘蓝类->结球甘蓝
栽培技术

1.种子处理

甘蓝种子千粒重一般为3~4g,每667m2平均用种量为40~50g,具体可根据品种的发芽率和千粒重等进行调整。常用的种子处理方法有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等。物理方法有温汤浸种和高温处理等,前者是以50~55℃温水浸种20~30min(分),取出晾干后播种;后者是将干种子在60℃下处理6h(小时)后播种。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有药剂浸种和药剂拌种等。药剂浸种可用45%代森锌水剂200倍液浸种15min(分),或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2h(小时),取出冲洗、晾干后播种;药剂拌种可用种子质量0.3%的40%福美·拌种灵(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35%甲霜灵(瑞毒霉)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拌种后播种。

2. 播种和育苗

(1)播种期

应综合考虑当地气温情况、设施类型和预计的上市时间来确定播种时间。如果播期过早,幼苗生长过大,同时气温偏低,则易通过春化而抽薹;如果播种过晚,则定植后晚熟,影响产量及产值。以春节前后淡季上市为例,华北大部、长江流域等地温床、温室育苗在12月底至翌年1月中下旬播种均可;若是秋延后或者冬季日光温室栽培,则应在9月前后播种育苗。

(2)苗床和营养土准备

选择排灌方便、土壤

肥沃且近3a(年)未种过十字花科蔬菜的田块作为苗床;设施可选用温室、温床、改良阳畦等。

将苗床土深翻20cm左右,每667m2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5000kg、三元复合肥(N∶P∶K为15∶15∶15,下同)20kg,掺匀、耙平备用。

营养土配制:将草炭和蛭石按体积比1∶1配制,每立方米加入腐熟有机肥6~7kg、三元复合肥2kg,混匀备用。为防止猝倒病、黑腐病等病害,可在营养土中混入杀菌剂,每立方米用药100g左右,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与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质量比1∶1混合,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与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按质量比9∶1混合。药、土混合均匀后,2/3撒在床面作垫土,1/3用于播种后覆土。

(3)播种

播种前苗床应浇足底水,使苗床8~10cm土层达到水分饱和状态,供种子萌发、出苗及幼苗正常生长之需,待苗床的水全部渗下后,先撒1层薄的营养土,以增加透水透气性,保证种子萌发时有充足的水分和空气。

播种采取撒播的方式,每平方米播种量以3~4g为宜。播后覆盖厚0.5cm的营养土,然后简单搭架,覆盖塑料薄膜和黑纱,以利于保温保湿。有条件的推荐使用穴盘育苗,一般先将营养土装入穴孔,浇透水后打深度0.5cm左右的孔播种,然后覆土并刮平,覆盖薄膜和黑纱。白天应保持苗房温度20~25℃,夜间保持10~15℃。

幼苗出土后去掉覆盖物,增加光照防止幼苗徒长,并再撒1次细土,以利于减少带壳出苗和子叶不能展开的苗。在全苗床出齐苗后,选择晴天中午再次覆细土,厚度为3~5mm,以利于幼苗扎根,降低苗床湿度。白天温度保持在20℃左右,夜间保持在10℃左右。根据天气情况和苗情选择通风和温度管理措施,总的原则是控制温度、湿度,保证生长适温、防止幼苗徒长,尤其是夜间温度不宜太高,以增强幼苗抗性。

(4) 间苗和分苗

幼苗出土后,当第1片真叶展开时及时间苗,去除病苗、弱苗、杂苗及杂草,间苗后覆半干细土。

一般于二叶一心、苗龄20d(天)左右时分苗,分苗可以使幼苗在均匀的营养面积上生长,使幼苗大小一致,有利于培育壮苗。传统方法利用分苗床进行分苗,有条件的推荐使用营养钵分苗。若使用穴盘育苗则可省去分苗步骤,节省人工和成本。分苗前应事先准备好无病菌的床土、肥料和营养钵。分苗床翻耕15~20cm,每平方米施入有机肥5kg、三元复合肥0.1kg,与床土充分混合,整细、耙平备用。分苗时幼苗应尽量多带土、避免散坨,小心移栽到10cm见方的苗床内或营养钵中,覆土深度在子叶以下。分苗后要及时浇透水,并盖好塑料薄膜,夜间可视情况加盖草苫保温,以促进及早缓苗。缓苗后要及时中耕松土除草,起到保墒和提高地温的作用,促进幼苗正常生长。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夜间10℃左右。10d(天)左右缓苗完成后需要逐渐放风降温,切不可高温促苗快速生长,否则会造成定植时幼苗过大,不利于缓苗,影响正常结球,而且定植后容易通过低温春化而导致未熟抽薹。

当幼苗长到6~7片真叶时即可起苗定植,苗龄40~50d(天)。注意定植前10d(天)左右要进行低温炼苗:先把苗房上风口薄膜揭开小口通风,夜间覆盖物不要盖严,使苗床逐渐接近保护地内温度。经过控温育苗和低温锻炼的幼苗应表现为茎粗壮、节间短,叶片肥厚、深绿色、叶柄短,外叶6~7片,植株大小均匀,根系发达。

(3) 整地、施肥与做畦

甘蓝栽培田以土层深厚、

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壤土或砂质土较为理想。在中等肥力条件下,每667m2可施腐熟优质有机肥5000kg左右、磷酸二铵20kg左右、尿素10kg左右、硫酸钾10kg左右或草木灰30kg左右,锌肥和硼肥各1kg,并翻耕15~20cm使肥土掺匀,耙细、耧平备用。建议起垄或者高畦栽培,可降低植株底部周围湿度,预防病害发生。做成南北向的畦,宽度90cm左右,畦间距40cm左右,畦高10~15cm,每畦定植2行;一般情况下,早熟甘蓝栽培株距35cm,行距40cm,每667m2定植4500~5000株。

(4) 适时定植

一般幼苗6~7片真叶,棚内表

土温度5℃以上即可选晴天定植。定植前3~4d(天)苗床浇透水。定植宜选阴天或晴天傍晚进行。

起坨定植时注意多带土以减少伤根。建议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提前7d(天)覆膜有利于提高地温;可先覆膜后打孔定植,孔深10~15cm。膜孔用土埋严,防止膜内热气从孔中逸出烤伤幼苗。畦埂上也要用土把膜压牢,以利于保温。根据天气和设施类型,还可利用二道膜等额外保温设施提高温度、加速缓苗。

(5) 温度管理

甘蓝为二年生、绿体春化型作物,生长适宜温度范围为8~24℃。保护地栽培的关键技术是控制好温度,既可达到加速成长、提早上市的目的,同时又不至于生长过旺、易通过春化而造成未熟抽薹。

甘蓝定植后应封闭闷棚和蹲苗7~10d(天),保持一定的温湿度,以利于缓苗。缓苗期以保墒增温措施为主。缓苗过后小苗开始生长时,及时在地膜上划开口或者撤去地膜,防止烧苗。随后开始逐渐放风,使棚内温度白天保持在15~25℃,夜间保持在10~15℃。结球期白天温度保持在15~20℃,夜间保持在10℃左右。注意通风,一般应先从南面在中午放风、不要放底风,开始风量小,后逐渐加大放风量。

应特别注意根据茬口特点和保护地类型确定每个阶段的温度管理方式。以早春茬大棚栽培为例,进入4月,随着外界气温的升高,通风量逐渐加大,可在棚的两侧支起30cm左右的通风口,以调节到适宜的温度。当外界最低气温达到8~10℃时,可昼夜通风。4月中旬前后在逐渐加大通风量的前提下,可最终将棚膜揭去,进行露地生长。对于秋延后茬口和冬季茬口而言,甘蓝定植前期白天温度较高,应注意通风降温,特别要注意通底风,夜间应根据当时的温度决定是否开关风口,尽量保持适宜甘蓝生长的温度。莲座期后天气转凉,白天温度控制在15~25℃,夜间10℃左右,以后随着气温下降,在立冬前后根据天气情况加盖1层薄膜或草苫用于夜间保温。

6水肥管理

甘蓝是浅根系作物,其正常生长

要求充足的水分,一般空气湿度80%~90%、土壤湿度70%~80%适于甘蓝生长,浇水应遵循苗期见干见湿、结球期土壤湿润的原则。甘蓝较喜肥耐肥,全生育期吸收N、P、K的比例为3∶1∶4。氮磷钾的施用遵循控氮、稳磷、增钾原则;莲座期至结球期适当补充钙、硼等微量元素,防止干烧心等病害发生;提倡采用滴灌,充分发挥水肥耦合效应,提高肥料利用率。除了底肥,甘蓝整个生长期一般施肥3~4次,其中莲座初期1次,结球初期1次,结球期1~2次,另外还可配合施用冲施肥、叶面肥等。

苗期:定植后浇足缓苗水。定植时若外界气温较低,一段时间内地膜内水分充足,蒸发量不大,可以7~10d(天)后再浇1次水,可随水冲入菌肥或者稀薄的农家有机液肥促进根系发育和缩短缓苗时间,俗称“提苗肥”。

莲座期:定植后15d(天)左右进入莲座初期,此时应进行第1次追肥。每667m2追施尿素或者硫酸铵、硝酸铵15~20kg,随即浇水,以促进莲座叶的生长。莲座期的主要注意事项是务必要通过控制肥水进行蹲苗,使莲座期的植株生长壮而不旺、根系发达,为结球期奠定基础。

结球期:莲座期过后进入结球初期,此时植株生长健壮,莲座叶封垄,开始包心,应停止蹲苗,进行第2次追肥。每667m2可追施尿素10kg,追肥后及时浇水。结球期是肥水需求量最大的时期,因此应保证充足的肥水供应,以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后期一般看天看苗每隔10d(天)左右浇1次水,应灵活掌握,以保持地面湿润为宜;浇水后注意通风排湿。追肥次数根据甘蓝品种而定,早熟品种的结球期短,一般结合浇水追肥1~2次。每次追肥量为每667m2追施尿素或磷酸二铵10kg。收获前15d(天)要停止追施氮肥,收获前7d(天)左右停止浇水,以提高甘蓝品质,并防止裂球。

3. 适时采收

当甘蓝叶球生长紧实、达到商品

成熟度时,应及时进行分批采收、上市销售。一般早熟甘蓝叶球长到0.5~0.7kg即可收获上市,但在市场价格平稳且尚未裂球的情况下可适当晚一些上市,以利于增加产量、提高产值。收获时可保留1~2片外叶,保护叶球不受机械损伤。可间隔采收,先收大球;或者根据生产需求集中采收以便于定植下茬作物。

病虫害防治

一、病害

1. 猝倒病。属真菌性病害,病菌从根部、茎基部侵染,近表土处的幼苗基部出现水浸状病斑,罹病组织缢缩成线状,幼苗倒伏致死。低温、高湿、播种过密等条件易导致发病。可喷施25%

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4%恶霜·锰锌(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甲霜灵(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防治,每7~10d(天)喷1次,连喷2~3次。

2. 霜霉病。属真菌性病害,病菌从叶片侵入,病斑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形或多角形,叶背病斑呈现白色霜状霉层,严重时病斑扩大、连片导致叶片干枯。发病前可喷施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9%烯酰·锰锌(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发病后可喷施64%恶霜·锰锌(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8%甲霜灵(瑞毒霉)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每5~7d(天)喷1次,连喷2~3次。

3. 黑腐病。属细菌性病害,病菌通过水孔、伤口等入侵植株,导致植株叶片外缘“V”字形病斑的形成,严重时外叶干枯。可喷施25%甲霜灵(瑞毒霉)可湿性粉剂和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1∶1比例混合)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防治,每7~10d(天)喷1次,连续喷3次。

4. 黑斑病。属真菌性病害,病斑最初出现在叶背气孔处,逐渐扩展,形成大量紫褐色斑块,病斑上有黑色霉层,严重时叶片变黄枯萎。可喷施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50%异菌脲(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防治,每隔7~10d(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5. 软腐病。属细菌性病害,病菌从伤口、叶柄等侵入,先在叶基部、茎基部等产生水渍状病斑,后逐渐造成茎基和根、叶柄腐烂,有恶臭味。可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38%恶霜嘧铜菌酯水剂800倍液、72%农用硫酸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等防治,每5~7d(天)喷1次。

二、虫害

1. 小菜蛾。可采用生物杀虫剂,如苏云金杆菌(Bt)乳剂500~1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液、HD-1生物药剂800倍液等;或选用低毒农药,如25%灭幼脲悬浮剂2000倍液、5%氟啶脲(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5%氟虫脲(卡死克)乳油2000倍液等;交替用药2~3次。

2. 菜青虫、夜蛾等。可用Bt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0%灭幼脲胶悬剂500~800倍液、5%氟啶脲(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5%啶虫隆乳油1500倍液等防治。

3. 蚜虫。可用吡虫啉、菊酯类农药喷雾防治。如2.5%联苯菊酯(天王星)乳油2000~3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20%复方浏阳霉素乳油2000~3000倍液、25%噻虫嗪(阿克泰)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等。每隔5~7d(天)喷1次,连喷2~3次。

最前一条 上一条 下一条 最后一条  [打印]
京ICP备0905397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047
版权所有@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中心电话:010-51503318 农业专家咨询热线:010-1239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花园中路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