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联系我们|加入收藏    ENGLISH
                    
记录所在位置 栽培技术->蔬菜栽培技术数据库
名称
猴头菇精细化栽培关键技术
栽培类型 其他设施
关键词 猴头菇精细化栽培技术
蔬菜分类 食用菌->猴头菇(猴头菌)
适宜品种

猴头菇

栽培技术

1. 菌种制备

(1)采用菌株

988购自黑龙江省伊春市友好区食用菌研究所。该菌株球形圆大,菌刺浓密,高品性优。

(2)母种制备 

母种是食用菌栽培的根本,猴头菇保留种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每年栽培前需进行组织分离、提纯复壮或紫外线诱变选育,以保证菌种质量,避免老化。母种培养基配方:土豆200,蛋白胨2,硫酸镁0.5,磷酸二氢钾0.5,葡萄糖20,维生素B110毫克,琼脂20,维生素B210毫克。加水1000毫升。高压灭菌、摆斜面、接种按照常规方法。

(3)原种制备

培养基:棉子壳80%,小麦粒15%,石膏粉2%,过磷酸钙2%,蔗糖1%。用小麦粒代替麸皮的好处是菌丝发满后每个麦粒都是一个生长单元,接种到栽培种料后,有利于形成生长优势,减少杂菌污染机会,并且这种菌种不易老化。高压或常压灭菌后接种按常规方法。

(4)栽培袋制作

栽培料一般选用棉子壳、玉米芯或杂木屑作主料,现结合生产实际,介绍三种成本较低栽培料配方:

a.棉子壳40%,杂木屑30%,玉米芯15%,麸皮10%,石膏粉2%,过磷酸钙2%,蔗糖l%b.木屑50%,棉子壳20%,麸皮15%,豆饼粉10%,石膏粉2%,过磷酸钙2%,蔗糖1%c.玉米芯60%,棉子壳10%,豆饼粉10%,木屑15%,石膏粉2%,过磷酸钙2%,蔗糖1%

2. 精细化栽培管理要求

(1)栽培料准备和处理 

①木屑。

生产厂家一般都是混杂木屑,难免混有芳香类物质,这类物质影响现蕾和菌丝体生长,必需除去,此外木屑质地紧密,水分很难浸透,一旦浸透,含水量肯定超标,容易导致杂菌污染。因此木屑要提前一周左右用大水浸泡并堆闷,使水分浸透,装袋前要晾一段时间,既除去芳香类物质又调节水分到合适量。

②棉子壳。

要选择绒长壳小无棉酚的棉子壳。先在太阳下曝晒三天,拌料时先将棉子壳与处理过的木屑拌均,加水三分之二堆闷一夜,2天加辅料,再加三分之一水拌匀即可。这样水分好掌握,不至于因为表面油脂吃不进水或者水分超标。

③玉米芯。

先曝晒几天,然后用水湿透,因其吸水慢,可装袋浸水,然后堆闷一周,用时先晾晒一下即可。

④麸皮、豆饼粉等。

辅料要在装袋前拌入主料,以免营养损失。

(2)装袋灭菌接种

①装袋

装料最好选用17厘米×33厘米聚丙烯袋,每袋装料400克左右。因为猴头菇生物转化率不高,料多反而浪费;料面距袋口要近,以免将来出长柄菇;装料要紧密,防止菌丝徒长而造成菌丝稀疏、量少而导致产量过低。

②灭菌

装料完成后要迅速入灶灭菌,袋与袋之间要有空隙,以免造成灭菌死角。先旺火猛烧,然后排出冷气,灭菌中途不停火,不添加凉水;灭菌后期要猛火,然后焖一夜;出锅要迅速。最好的办法是将料袋装入编织袋一起灭菌,一可以减少料袋在运输途中感染杂菌机会;二可以使袋与袋之间有一定空隙,利于蒸汽流通,提高灭菌效果。

③接种

最好两头接种,因为猴头菇原基分化早是它的一个特点,如果一头接种,导致发菌期过长,往往会在菌丝未

满袋的情况下早现原基,造成产品质量差,个头小。也可采用打穴接种的办法。

(3)菌丝培养

①发菌室

发菌室要密闭,防虫、鼠害;门窗要用黑布遮挡,造成黑暗环境,利菌丝生长;室内要干燥通风。

②温度调节

此阶段最关键是温度的调节,开始几天温度要高,27℃有利于菌丝定植、吃料,形成生长优势,以免杂菌污染;四五天后菌丝生长开始产生热,袋内温度上升,此时室温要下调至25℃;随着菌丝代谢的逐渐旺盛,菌丝长到菌袋三分之一时,温度下调至22℃。并要增加通风次数,最好有长流微风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③检查菌袋

要定期检查菌袋,发现感染杂菌,要及时清除出发菌室,在远离发菌室处深埋。

(4)催蕾管理

要想得到质优量多的产品,此阶段管理是关键,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管理工作。

①温度管理

猴头菇属中温且变温结实型真菌。菌丝体生长阶段温度要高于子实体分化、生长阶段。因此此阶段需要降温,一旦遇到高温,菌丝忙于营养生长,菇蕾难以形成。菌袋进棚后,需要给予一个迅速的低温刺激,调节温度至18℃左右,过高过低均不利于原基形成。原基形成后温度要尽可能地稳定在1820,若低于18,猴头菇颜色会变黄甚至变红,影响品质;若高于20,则菇质疏松;高于23,生长发育缓慢,菌柄增长,形成畸形菇。

②湿度管理

菌袋进入菇棚后,要向菇棚地面喷水,在棚内排水沟内灌水,尽快将相对湿度提高到85%,可见菌丝体明显变白,浓密扭结。千万不可喷水到菌袋口或者出菇口,以免造成细菌感染发生黄菇病。

③空气

菌丝体生长阶段,猴头菇菌丝体能忍受较高的 CO2浓度,而猴头菇子实体则对 CO2很敏感,因此进入出菇棚后,要定时通风换气,最好要有常微风,但不能直吹菌袋。

光线

进入出菇棚后,要适当保持一定光照,催蕾期不要太强,能在棚内看清报纸就行。

(5)出菇管理 此阶段是生产中最关键的一环,关系到猴头菇质量的好坏,关系到猴头菇产量的高低,因此需要精抓细管。

①温度

此阶段可适当控制温度稍低些,但是要比催蕾期稍高,20℃左右菇质最好,颜色白、菌刺密、菇形好、个体重、肉质实。此阶段最怕的是遭遇高温,因为高温可以导致菌蕾萎缩,因此需要及时观察并调节温度。最直观的方法是看菌刺,若菌刺细长且分枝,肯定温度过高,可通过地面喷水、挂水帘,稍加大通风等方式来降温,万不可通风过大,以免造成温度过低。

②湿度

此阶段相对湿度比催蕾阶段湿度应稍高些因为此时子实体生长旺盛,需水分高且猴头菇表面没有蜡质等保护层,是裸露肉质型,极易失去水分而导致变黄,进而生长变慢或停止。尤其是现蕾后头几天,更要特别注意湿度,要保持空气相对湿度90%左右。此阶段最直观的方法是看菌刺,如果菌刺细且少,肯定湿度低,要及时调整。

③空气

猴头菇子实体阶段要求低温、高湿,这对通风要求尤其严格。猴头菇是好气型真菌,子实体对CO2浓度非常敏感,因此需要保持菇棚空气新鲜,为了解决保湿与通风的矛盾,可以采取先喷水后通风的方法,并结合着勤通风少通风的原则。此阶段最直观的做法是看菌块,如果菌块分枝且小、成珊瑚丛状,不形成菌块,肯定是通风不良,要及时通风。

光线

与催蕾期一样,光线不要太强,有点散射光能看清报纸就行。因为光线强,猴头菇变黄,国内大多产品品质差就是因为此原因。

备注
《食用菌》,2014,(6)
最前一条 上一条 下一条 最后一条  [打印]
京ICP备0905397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047
版权所有@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中心电话:010-51503318 农业专家咨询热线:010-1239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花园中路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