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技术 | 茶树菇是被誉为“中国食用菌之都”的福建省古田县继银耳之后又一个食用菌栽培主导菌类。茶树菇在古田县的栽培量相当大,形成了众多的茶树菇种植专业村,在田间地头随处可见连成片的茶树菇菇棚,颇为壮观。地处海拔300米左右和古田县翠平湖这个“大空调”的气候调节作用,加上采用田间泡沫荫棚,创造了茶树菇周年生长的适宜环境条件,使茶树菇在夏季和冬季均能正常出菇,解决茶树菇生产的季节性问题,实现了茶树菇的周年生长出菇,为茶树菇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目前,古田县已形成了一套管理和技术较为成熟的茶树菇栽培的“古田模式”。现根据调研的相关资料和我们的经验将古田茶树菇周年出菇的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田间泡沫荫棚的建造
田间泡膜荫棚搭建成本低,搭盖速度快,满足了茶树菇生产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而且有效解决了菇农生产场地问题,为茶树菇的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选择交通方便、地势较高、通风良好、近水源的田地做菇棚场地。以东西向搭建,用竹、木搭作立式棚架,棚顶和四周用聚苯乙烯泡沫板和厚塑料薄膜保温隔热,并在棚顶遮蔽覆盖芒萁或五节芒,菇棚南北向安装80~100cm宽的门。菇棚内,采取多层架集约化摆袋长菇,床架宽1.2~1.4m,两边不设通道的床架宽不 超过70cm,以伸直手能操作为宜,层架间距离50~60cm,设5层,床架间留70cm的通道。菇棚四周的挡风墙可遮荫,可以促使菇柄正常伸长,避免弯曲,提高菇品商品价值。田间泡膜荫棚条件下温度较为恒定,湿度条件较好,突破了传统栽培模式和季节限制,使茶树菇在夏季和冬季均能正常出菇,实现了周年生长出菇,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益。
2.栽培季节选择
茶树菇出菇温度相对较广,抗高温,也能耐低温。由于古田的独特自然地理环境和栽培模式,茶树菇的生产基本上不受季节限制,全年不中断生产,不中断出菇。各地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栽培适期,生产上一般安排春季温度达到20℃,秋季温度降至25℃出菇为宜。不同季节栽培,其产量和质量有所不同,古田县茶树菇生产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月份至9月份。
3.菌袋制作
3.1培养料配方
茶树菇没有虫漆酶活性,蛋白酶活性强,所以利用木质素能力弱。根据这一生理特性,在培养料配方中必须提高氮的含量,在栽培主料上应选用的棉籽壳、玉米芯等原料较为合理。由于出菇时间长,整个生长周期10个月左右,栽培原料中增加有机氮(如麸皮、米糠和玉米粉等)含量,也可更好地适应茶树菇的营养需求,有助于提高出菇后劲,提高产量。茶树菇最适PH值为5.5~6,但在弱碱环境也能正常生长,生产上添加适量的生石灰,可有效地解决生产上出现的菌袋高污染状况。各地可根据本地区的栽培原料状况,选择适宜本地区的培养料配方。古田地区使用棉籽壳作为栽培茶树菇的主要原料,少用或不用杂木屑,常用配方如下:棉籽壳82%、麸皮15%、石灰粉3%,培养料含水量控制在60%~65%(料水比1:1.2)。
3.2 装袋
棉籽壳不易吸水,需提前24小时用3%石灰水充分预湿,特别注意棉籽壳预湿均匀,不得有结团,干粒,否则灭菌不彻底。配料时均匀地按配方加入各种培养料,用拌料机拌均匀,培养料配制后,应及时装袋,一般拌料装袋至上灶时限不超过6小时,以防培养料酸败发热。栽培袋选用规格15cmx30cmx0.05cm的聚乙烯塑料袋,注意选择韧性强的聚乙烯塑料袋,在栽培后期料袋不易分离。培养料装袋时要求紧实,装料高度为15~17cm,一般每袋装干料量为350克左右,湿重约800克,装好后直接用线绳扎紧袋口。装袋要注意紧实,由于是周年出菇,装料太松在出菇后期易出现料袋分离,在料袋间空隙形成原基,消耗养分。
3.3 灭菌
灭菌采用古田县常见的锅炉蒸汽灭菌池进行常压灭菌,将打包好的栽培袋装入编织袋内,然后上灶,用厚帆布覆盖扎好,每灶一次能灭菌2万袋左右。灭菌时要掌握“攻头、控中间、保尾”,开始采取旺火快速升温,在5h内菌袋内部温度上升100℃保持24h,中间不停火,不降温,确保灭菌彻底。灭菌结束后,待锅内温度降至60~70℃时,方可趁热搬运料袋到接种室,搬运时注意轻拿轻放,否则易使绑袋线绳松脱和菌袋破损,影响灭菌效果。
4.接种与培养
将灭菌后菌包退灶搬进已经消毒的菌包培养场地,待菌包袋温下降至28℃以下时接种,接种时严格无菌操作。接种时选择晴天,避开潮湿天气,高温季节选择早、晚气温较低时接种,以防菌种不易萌发和杂菌侵染。发菌期间培养室温度保持在20~26℃,空气湿度不超过70%,室内尽量保持黑暗,做好遮光及通风换气工作。走菌期间要按期翻堆检查,通过翻堆来调节堆温,防止烧菌,同时结合查菌,做好杂菌污染菌袋的检查工作,发现杂菌污染及时处理,发生螨害时可用克螨特喷雾防治,走菌期间还要注意预防老鼠的危害等。一般要求每20天左右翻堆一次,发菌过程要进行三次翻堆。菌丝长满袋通常需要50~60天。
5.出菇管理
菌袋上架前一周,出菇房喷施锐劲特。当菌袋出现黄色水珠状分泌物,表面有棕褐色的色斑,菌袋开始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要及时解除袋口的线绳,拉直袋口,朝地上喷水,保持菇房空间相对湿度85%~95%,并给予一定散射光和通风换气,促使茶树菇子实体发生。出现小菇蕾后,料面一直暴露于空气中,培养料易失水,要经常保持菇房的空气相对湿度在90%~95%,但不可一直处于这种状态,可采用干湿交替的管理办法。一般早晚应喷水保湿,并减少通风次数和时间,每天通风2~3次,每次通风30分钟,以促进菌柄的伸长和抑制菌盖的展开提高商品的质量。菇房温度宜控制在20~28℃,夏季温度超过30℃时做好降温措施(如棚顶喷水等),冬季低于10℃时可以在菇房内加温,利用煤炉加上密封的排气管进行加温。
6.采收与加工
从菇蕾到采收一般需要5~7天,当子实体菌盖开始平展,菌环未脱离菌柄时就可采收。采收后要清理菌袋料面,停止喷水3~5天,让菌丝休养恢复生长后再喷水保湿催蕾,约15天后可再长一潮菇。按此方法进行每潮菇的出菇管理,至4~5潮后,若菌袋营养和水分消耗过多,明显变轻,可进行适当补水,采取注水的方法向菌袋补水,1~2天后把多余水分倒出,加强通风,可继续出菇。茶树菇不能集中出菇,整体潮次不明显,一般每袋可出鲜菇7两以上,生物学效率可达100%以上。采收后的子实体剪去根部并清除附着的杂质便可上市鲜销;也可干制,一般采用烘烤法,烘干后的茶树菇菌香浓郁,风味绝佳,可分级包装,远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