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联系我们|加入收藏    ENGLISH
                    
记录所在位置 植物保护技术->作物病害数据库
作物类别 禾谷类->黍(稷、糜子)
病害名称
黍、稷(糜子)立枯病
关键词 糜子立枯病真菌
发病症状

主要为害幼苗。多发生在23叶期,病苗根部红褐色,生长缓慢。病情严重时,幼苗枯萎死亡,引致缺苗。78月生育中后期个别地块也有发生,为害根部,引致烂根。

病原

Rhizoctonia solani Kuhn称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该菌不产生孢子,主要以菌丝体传播和繁殖。初生菌丝无色,后为黄褐色,具隔,分枝基部缢缩,老熟菌丝常呈一连串桶形细胞。茵核近球形或无定形,0.10.5毫米,无色或浅褐至黑褐色。担孢子近圆形。有性态为  Thanatephorus cucumersFrankDonk.称瓜亡革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发生规律

病菌在土壤中存活,以菌丝体或苗核在土壤中越冬,是土壤传播病害。除为害高粱、黍外,还可为害玉米、大豆、甜菜、陆稻等多种作物的幼苗或成株,引致立枯病或根腐病。56月份多雨的地区或年份易发病,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

1. 实行大面积轮作。

2. 采用高垄或高畦栽培,认真平整土地,防止大水漫灌和雨后积水。苗期注意松土,增加土壤通透性。

3. 适期播种,不宜过早。

4. 提倡采用地膜覆盖和种衣剂包衣,具体用法见使用说明书。

5. 发病初期喷洒或浇灌5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配成药土撒在茎基部。也可用3.2%恶甲水剂300400倍液或95%绿亨1号(恶霉灵)精品4000倍液。

图片情况 未选择
最前一条 上一条 下一条 最后一条  [打印]
京ICP备0905397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047
版权所有@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中心电话:010-51503318 农业专家咨询热线:010-1239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花园中路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