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联系我们|加入收藏    ENGLISH
                    
记录所在位置 植物保护技术->作物病害数据库
作物类别 禾谷类->黍(稷、糜子)
病害名称
黍、稷(糜子)纹枯病
关键词 糜子纹枯病真菌
发病症状

该病重病区发病株率高达70%,一般10%50%,主要为害茎部叶鞘。初期在近地面叶鞘上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与灰白色相间的云纹状病斑。有时病斑融合形成较大的云纹形斑,边缘暗褐色,中间浅褐色。轻者能恢复,重者茎基部12节死亡,并在病斑上产生颗粒状小菌核。该病也可蔓延到顶部,并对叶片造成为害。发病严重的地块影响灌浆,严重的病株枯死。

病原

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态为瓜亡革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Donk)。引发典型症状的主要是立枯丝核菌R.solani AG-1-IA菌丝融合群。西南地区广泛分布着AG-4AG-1-IA两个菌丝融合群。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和菌核在病残体或在土壤中越冬。翌年78月高温高湿或多雨季节利于该病发生和流行。该病属高温高湿型病害,发生轻重与降雨多少、时空分布、温度高低、播种早晚、施肥水平关系密切。生产上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

防治方法

1. 选用抗纹枯病的品种。

2. 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施肥,合理密植。

3. 发病初期喷洒5%井冈霉素水剂1000倍液或30%爱苗乳油3000倍液、20%氟纹胺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图片情况 未选择
最前一条 上一条 下一条 最后一条  [打印]
京ICP备0905397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047
版权所有@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中心电话:010-51503318 农业专家咨询热线:010-1239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花园中路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