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联系我们|加入收藏    ENGLISH
                    
记录所在位置 植物保护技术->作物虫害数据库
害虫名称
甘薯田金针虫
学名
MelanotustamsuyensisBates
别名
叩头虫
害虫分类
鞘翅目,叩头虫科
寄主 主要为害禾谷类薯类豆类甜菜棉花及各种蔬菜和林木幼苗等
为害特点

以幼虫长期生活于土壤中,主要为害禾谷类、薯类、豆类、甜菜、棉花及各种蔬菜和林木幼苗等。为害须根、主根和茎的地下部分,使幼苗枯死。主根受害部不整齐,还能蛀入块茎和块根。

形态特征

叩头虫一般颜色较暗,体形细长或扁平。具有梳状或锯齿状触角。胸部下侧有一个爪,受压时可伸入胸腔。当叩头虫仰卧,若突然敲击爪,叩头虫即会弹起,向后跳跃。幼虫圆筒形。体表坚硬,蜡黄色或褐色,末端有两对附肢,体长1320mm。根据种类不同,幼虫期13年,蛹在土中的土室内,蛹期大约3周。成虫体长89mm1418mm,依种类而异。体黑或黑褐色,头部生有1对触角,胸部着生3对细长的足,前胸腹板具1个突起,可纳入中胸腹板的沟穴中。头部能卜下活动似叩头状,故俗称“叩头虫”。幼虫体细长,2530mm,金黄或茶褐色,并有光泽,故名“金针虫”。身体生有同色细毛,3对胸足大小相同。

生活习性

金针虫的生活史很长,因不同种类而不同,常需35年才能完成一代,各代以幼虫或成虫在地下越冬,越冬深度约在2085cm

    沟金针虫约需3年完成一代,在华北地区,越冬成虫于3月上旬开始活动,4月上旬为活动盛期。成虫白天躲在麦田或田边杂草中和土块下,夜晚活动,雌性成虫不能飞翔,行动迟缓有假死性,没有趋光性,雄虫飞翔较强,卵产于土中37cm深处,卵孵化后,幼虫直接为害作物。

    在地下主要为害甘薯根茎部的有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和褐纹金针虫3种,其幼虫统称金针虫,其中,以沟金针虫分布范围最广。为害时,可咬断刚出土的幼苗,也可外入已长大的幼苗根里取食为害,被害处不完全咬断,断口不整齐。还能钻蛀较大的种子及块茎、块根,蛀成孔洞。沟金针虫在89月化蛹,蛹期20d左右,9月羽化为成虫,即在土中越冬,翌年34月出土活动。金针虫的活动,与土壤温度、湿度、寄主植物的生育时期等有密切关系。

防治方法

    1. 与水稻轮作,或者在金针虫活动盛期常灌水,可抑制为害。

    2. 定植前土壤处理,可用48%毒死蜱乳油200ml/亩,拌细土10kg撒在种植沟内,也可将农药与农家肥拌匀施入。

    3. 生长期发生沟金针虫,可在苗间挖小穴,将颗粒剂或毒土点入穴中立即覆盖,土壤干时也可将48%毒死蜱乳油2000倍,开沟或挖穴点浇。

    4. 施用毒土。春薯栽种时,每亩(1=667m2)3%甲基异柳磷或辛硫磷颗粒剂23kg,对细土4050kg配成毒土,均匀撒在穴内,少盖土后浇水栽苗。50%辛硫磷乳油每亩200250g,加水10倍,喷于2530kg细土上拌匀成毒土,顺垄条施,随即浅锄。

    5. 种植前要深耕多耙,收获后及时深翻;夏季翻耕暴晒。

图片
7
图片情况 有
最前一条 上一条 下一条 最后一条  [打印]
京ICP备0905397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047
版权所有@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中心电话:010-51503318 农业专家咨询热线:010-1239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花园中路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