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联系我们|加入收藏    ENGLISH
                    
记录所在位置 植物保护技术->作物虫害数据库
害虫名称
玉米红缘灯蛾
学名
Amsacta lactinea
别名
红袖灯蛾、红边灯蛾
害虫分类
鳞翅目,灯蛾科
分布
国内发生面广,除新疆、青海未见外,其他各省、区均有,部分地区发生严重。
为害特点

    幼虫咬食雌穗花丝,严重的花丝被咬断或被吃掉穗顶嫩粒。

形态特征

    雌成蛾体长2031mm,翅展5671min;头红色,领片后缘深红色,两翅基片中前方各有一黑点;前后翅粉白色,前翅前缘鲜红色呈一条红边,前后翅中室端各有一黑点。雄蛾后翅外缘有2个黑点;雌蛾的有3个或1个,或1个也没有;腹部背面第1节为白色,其余为黄色。卵粒扁圆形,卵壳表面自顶部向周缘有放射状纵纹;初产黄白色,有光泽,后渐变为灰黄色至暗灰色;卵孔微红,后变为黑色。幼龄幼虫体色灰黄色,老熟幼虫体长4555mm,头黄褐色,胴部深赭色或黑色,全身密披红褐色或黑色长毛,每节有12个毛瘤,胸足黑色,腹足红色。蛹体黑棕色,形似橄榄。胸腹部交界处略缩成颈状。各节间紧密相接,平滑,有光泽,腹部几乎不能扭动。茧椭圆形,灰黄色,外围有幼虫的黑色体毛。

生活习性

    河北一年发生1代,南京3代。以蛹越冬。56月开始羽化。成虫白天在作物叶背、茅棚等处所隐藏,夜间活动、交尾。雄蛾活跃,善飞翔,趋光性较强。雌蛾飞翔力较差,多在晚上产卵,喜产于作物中上部叶背,卵粒排成多行、长条形。幼虫孵化后群集为害,先取食叶片下表皮和叶肉,仅留上表皮和叶脉,受害叶面出现斑驳的枯斑。低龄幼虫行动敏捷,遇振动即吐丝下垂,扩散为害。3龄后分散为害,爬行迅速,可蚕食叶片,咬成缺刻。幼虫每天1000前和1600后取食较盛,有转株为害习性。整个幼虫期为3145天,老熟后即爬至附近的旱沟、路边、泥墙等处的缝隙中吐丝作茧化蛹。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质黏重、土壤偏酸的田块。多年连作地,土壤得不到深耕,耕作层浅缺少有机肥;栽培过密、氮肥使用过多,株行间通风透光差;苗期低温多雨,成株期高温高湿或长期连阴雨的年份发生为害重。

防治方法

    上茬收获后,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育苗移栽,播种后用药土覆盖,移栽前喷施一次除虫灭菌剂,这是防虫的关键。适时早播,早移栽、早间苗、早培土、早施肥,及时中耕培土,培育壮苗。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合理密植,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度。清除老叶、拔除病株,集中烧毁,病穴施药。

    低龄幼虫发生期,喷洒下列药剂:20%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15002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40%乙酰甲胺磷乳剂l000倍液;25%除虫脲可湿性粉剂l 500倍液。

图片
25
图片情况 有
最前一条 上一条 下一条 最后一条  [打印]
京ICP备0905397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047
版权所有@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中心电话:010-51503318 农业专家咨询热线:010-1239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花园中路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