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联系我们|加入收藏    ENGLISH
                    
记录所在位置 植物保护技术->作物虫害数据库
害虫名称
花生新蛛蚧
学名
Neomargarodes gossypi
害虫分类
同翅目,蛛蚧科
寄主 主要寄主是花生大豆棉花及部分杂草等
为害特点

以幼虫在根部为害,刺吸花生根部吸取营养,致侧根减少,根系衰弱,生长不良,植株矮化,叶片自下而上变黄脱落。前期症状不明显。开花后逐渐严重,轻者植株矮小、变黄、生长不良;重者花生整株枯萎死亡,受害症状很似病害,地下部根系腐烂,结果少而秕,收获时荚果易脱落。严重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一般田块减产10%30%,严重地块达50%以上。

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4.08.5mm,宽36mm。体粗壮,阔卵形,背面向上隆起,腹面较平;体柔韧,乳白色,多皱褶,密被黄褐色柔毛,特别是前足间毛长且密;触角短粗,塔状,6节;前足为开掘足,特别发达,爪极粗壮而坚硬,黑褐色。雄成虫:体长2.53.0mm,棕褐色;复眼朱红色,很大;触角黄褐色,栉齿状。胸部宽大,前胸背板宽大,黑褐色,前缘白色,两侧生有许多褐色长毛;中胸背板褐色,前盾片隆起呈圆球形,盾片中部套折形成1个横沟,翅基肩片l对;腹部各节背面各具1对褐色横片,第67腹节的褐色横片狭小;前翅发达,前缘黄褐色,中段呈齿状,后缘臀角处有1个指状凸出物,翅脉为2条不明显的纵脉;后翅退化成平衡棒。卵:椭圆形或卵圆形,长0.555mm,宽0.30.35mm,乳白色。3龄雄若虫:小型蛛体脱壳后变成3龄雄若虫,其外形似雌成虫,但个体较小,体长约2.5mm,触角较宽,显微特征表现为无阴门,体腹面后部缺无中心孔的多格孔。蛹体长而扁,长约3mm,初为乳白色,以后渐变为黄褐色。触角、足、翅芽外露。

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1代,以2龄幼虫(球体)1020cm深的土中越冬。翌年4月雌成虫出壳,之后钻入土中,5月开始羽化为成虫,并且交配产卵,交配后雄成虫死去,雌成虫等产卵后也相继死亡。卵期2030天,6月上旬开始孵化,6月下旬至7月上旬是1龄幼虫孵化盛期。幼虫期是防治的最佳时期。1龄幼虫在土表寻找到寄主后,钻入土中,将口针刺入花生根部,并定下来吸食为害。经过1次脱皮后变为2龄幼虫,呈圆珠状,并且失去活动能力。在大量吸食花生根部营养的同时,球体逐渐膨大,颜色逐渐由浅变深。7月上中旬是2龄幼虫为害盛期,8月上旬逐渐形成球体,9月花生收获时大量球体脱离寄主,随着腐烂的花生根系脱落留在土壤中越冬。少量球体随花生带入场内,混入种子或粪肥中越冬以向外传播。该球体生存能力极强,若当年条件不适宜,可休眠到第2年、第3年,待条件适宜时继续发生为害。

防治方法

    花生新蛛蚧主要为害花生、大豆、棉花等作物,因此,与小麦、玉米、芝麻、瓜类等非寄主作物轮作,可减少土壤中越冬虫源基数,减轻为害。6月在幼虫孵化期结合深中耕除草,可破坏其卵室,消灭部分地面爬行的幼虫。6月中旬是1龄幼虫孵化期,此时结合天气情况,及时浇水,抑制地面爬行幼虫活动,可杀死部分幼虫。若浇水时结合施药,效果更好。施药防治时要抓好防治适期。

    播种期防治,花生播种时,用50%辛硫磷颗粒剂2.5kg对细土3050kg配成毒土盖种;

    也可以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48%毒死蜱乳油0.20.25kg加水适量,拌细土3040kg配成毒土撒施;

    还可以用种子重量0.2%50%辛硫磷乳油拌种,防治效果均较好,同时还能兼治地下害虫等害虫。

    生长期防治最佳施药时间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若施药过晚,其珠形体外壳己经加厚,极难用药防治。可以用下列药剂:

    50%辛硫磷乳油200300ml/亩;

    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2.53.Okg加细土3050kg制成毒土,顺垄撒于花生根部,然后覆土浇水。

    也可以用下列药剂:

    50%辛硫磷乳油10001200倍液;

    26%辛硫磷·吡虫啉乳油5001000倍液;

    40%甲基异柳磷乳油1500倍液直接喷洒到花生根部,效果很好。

图片
13
图片情况 有
最前一条 上一条 下一条 最后一条  [打印]
京ICP备0905397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047
版权所有@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中心电话:010-51503318 农业专家咨询热线:010-1239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花园中路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