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联系我们|加入收藏    ENGLISH
                    
记录所在位置 植物保护技术->作物虫害数据库
害虫名称
烟草烟粉虱
学名
Beemisia tabaci
害虫分类
同翅目,粉虱科
分布
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上海、浙江、江西、湖北、四川、陕西、北京、台湾等13个省市,近年在新疆、河北、天津、山东、山西等省市也已发现。
为害特点

    以成、若虫刺吸植物汁液,受害叶褪绿萎蔫或枯死。还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和商品价值。

形态特征

    成虫体淡黄白色,体长0.850.91mm,翅白色,披蜡粉无斑点,前翅脉一条不分叉,静止时左右翅合拢呈屋脊状,卵长梨形,有小柄,与叶面垂直,大多散产于叶片背面。初产时淡黄绿色,孵化前颜色加深,呈深褐色。若虫共3龄,淡绿至黄色,第1龄若虫有触角和足图。能爬行迁移。第一次脱皮后,触角及足退化,固定在植株上取食。第3龄脱皮后形成蛹,脱下的皮硬化面蛹壳,是识别粉虱种类的重要特征。蛹壳椭圆形,有时边缘凹入,呈不对称状。管状孔三角形,长大于宽。舌状器匙状,伸长盖瓣之外。蛹壳背面是否具刚毛,与寄主的形态结构有关,在有毛的叶片上,蛹体背面具刚毛,在光滑无毛的叶片上,蛹体背面不具长刚毛。

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1115代,世代重叠。在温室或保护地,烟粉虱各虫态均可安全越冬;在自然条件下,一般以卵或成虫在杂草上越冬。在广东312月均可发生,以510月最盛,在河北6月中旬始见成虫,89月为害严重,10月下旬后显著减少,在温室蔬菜上越冬,不造成损失。成虫白天活动,多在上午羽化,具有趋黄色、黄绿色的习性,喜欢栖息在幼嫩的植物或植株顶端嫩叶上,常群集在叶片背面,比较活跃。卵多产在植物上、中部叶上,排列成环状或散产。若虫先在叶片取食,然后扩散活动。进入2龄后,若虫的触角和足退化,以刺吸方式取食。以后继续发育,再蜕2次皮为伪蛹。在气温低于12℃时停止发育,高于40℃时成虫死亡。相对湿度低于60%成虫停止产卵或死去,高温高湿条件下适宜发育和繁殖,暴风雨会抑制其发生,非灌溉区或浇水次数少的作物受害重。

防治方法

    育苗时要把苗床和生产温室分开,育苗前先彻底消毒,幼苗上有虫时在定植前清理干净,做到定植的烟苗无虫。注意安排茬口,合理布局,以防粉虱传播蔓延。及时清除杂草,并运出田外集中处理销毁,减少田间残留虫量。

    生物防治:用丽蚜小蜂防治烟粉虱。当每株烟草有粉虱0.51头时,每株放蜂35头,10天放1次,连续放蜂34次,可基本控制其为害。在烟粉虱发生初期,可用下列药剂:15%吡虫啉·丁硫克百威乳油16ml/亩;36%吡虫啉·乙酰甲胺磷可溶性液剂25ml/亩;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3g/亩;2.5%联苯菊酯乳油65ml/亩;0.36%苦参碱水剂40ml/亩;5%丁烯氟虫腈悬浮剂1015ml/亩;3%啶脒乳油25ml/亩;10.8%吡丙醚乳油40ml/亩;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g/亩;1.8%阿维菌素乳油13ml/亩;10%虫螨腈悬浮剂25ml/亩对水4050kg,均匀喷雾,间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幼虫3龄以前用下列药剂:90%灭多威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25%甲萘威乳油200500倍液;97%敌百虫可溶性粉剂500倍液;2.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10002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10002500倍液;40%乙酰甲胺磷乳油5001000倍液,每亩5075kg进行喷雾防治。

图片
9
图片情况 有
最前一条 上一条 下一条 最后一条  [打印]
京ICP备0905397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047
版权所有@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中心电话:010-51503318 农业专家咨询热线:010-1239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花园中路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