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联系我们|加入收藏    ENGLISH
                    
记录所在位置 栽培技术->农作物栽培技术数据库
名称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
作物分类 经济类->油料->大豆
栽培方式 综合
关键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
病虫害防治

一、防治思路

以间(套)作期大豆、玉米主要病虫害协调防控为重点,综合应用农业防治、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等技术措施,实施病虫害全程综合防治,合理利用高效植保器械,切实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病虫危害损失。

二、防治重点

(一)西南间(套)作种植模式区

大豆:根腐病、病毒病、锈病,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豆卷叶螟、豆秆黑潜蝇、稻绿蝽、豆荚螟、高隆象、地下害虫等;玉米:纹枯病、大斑病、灰斑病、穗腐病,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粘虫、蚜虫、地下害虫等。

(二)西北间作模式区

大豆:病毒病、根腐病,蚜虫、红蜘蛛、大豆食心虫、豆荚螟、地下害虫等;玉米:大斑病、茎腐病、灰斑病,粘虫、玉米螟、双斑长跗萤叶甲、红蜘蛛、地下害虫等。

(三)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间作模式区

大豆:根腐病、拟茎点种腐病、病毒病,地下害虫、点蜂缘蝽、甜菜夜蛾、棉铃虫、蚜虫、烟粉虱、豆秆黑潜蝇、大豆食心虫、豆荚螟等;玉米:南方锈病、茎腐病、穗腐病、褐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小斑病、粗缩病,玉米螟、棉铃虫、粘虫、桃蛀螟、玉米蚜虫、蓟马等。

三、全程综合防控技术

加强调查监测,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做到抓早治小。在病虫害防控关键时期,采用植保无人飞机、高杆喷雾机等喷施高效低风险药剂,提高防控效果,控制病虫发生为害。

(一)播种期

选择适合当地的耐密、耐阴抗性品种,合理密植,做好种子处理,预防病虫为害。种子处理以防治大豆根腐病、拟茎点种腐病、玉米茎腐病、丝黑穗等土传种传病害以及地下害虫、蚜虫、蓟马等苗期害虫为主,选择含有精甲·咯菌腈、丁硫·福美双、噻虫嗪·噻呋酰胺等成分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不同区域应根据当地主要病虫种类选择相应的药剂进行种子处理,必要时可对玉米、大豆包衣种子进行二次拌种,以弥补原种子处理配方的不足。

(二)苗期—玉米喇叭口期(大豆分枝期)

重点防治棉铃虫、蚜虫、烟粉虱、红蜘蛛、玉米螟、叶斑病、大豆锈病、豆秆黑潜蝇、斜纹夜蛾、豆卷叶螟等。一是采取理化诱控措施,在玉米螟、棉铃虫、斜纹夜蛾等成虫发生期使用杀虫灯结合性诱剂、食诱剂诱杀;二是针对棉铃虫、斜纹夜蛾、豆卷叶螟等害虫,发生初期采用生物防治措施,优先选用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金龟子绿僵菌、短稳杆菌等生物制剂进行喷施防治;三是在田间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蚜虫、烟粉虱等害虫发生密度较大时,抓住关键防治时期,选用四氯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等杀虫剂喷雾防治,根据玉米、大豆叶斑类病害、锈病等病害发生情况,选用吡唑醚菌酯、戊唑醇等杀菌剂喷雾防治。

(三)开花(玉米抽雄)期—成熟期

根据玉米大小斑病、南方锈病、褐斑病、钻蛀性害虫,大豆锈病、叶斑病、豆荚螟、大豆食心虫、甜菜夜蛾等发生情况,针对性选用枯草芽孢杆菌、井冈霉素、苯醚甲环唑、丙环·嘧菌酯等杀菌剂和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或者含有噻虫嗪成分的杀虫剂喷施,田间蜗牛、蛞蝓类害虫发生为害较重时可撒施四聚乙醛颗粒剂防治,点蜂缘蝽可选用聚集信息素或噻嗪酮等药剂防治。在大豆现蕾、开花期,选用烯效唑等生长调节剂控旺,根据玉米生长后期植株高大的情况,宜利用高杆喷雾机或植保无人飞机进行防治。采用无人飞机施药时要注意添加增效剂、沉降剂,保证每亩药液量。

收获后病残体及时离田处里或秸秆粉碎还田,深翻耕耙降低病虫基数。

备注

来源:安徽农网

最前一条 上一条 下一条 最后一条  [打印]
京ICP备0905397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047
版权所有@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中心电话:010-51503318 农业专家咨询热线:010-1239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花园中路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