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联系我们|加入收藏    ENGLISH
                    
记录所在位置 畜禽水产品种资源->家畜品种数据库
分类 骆驼
品种名称
青海骆驼
关键词 青海骆驼地方品种柴达木双峰骆驼兼用型
品种描述

一、产地与分布

青海骆驼因产于柴达木,又称柴达木双峰骆驼,属兼用型地方品种。

主产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乌兰、都兰、格尔木三县()境内,毗邻的海南、贵南、兴海三县也有少量分布。

柴达木盆地位于北纬36°00′~39°20′、东经90°30′~ 99°30′,地处青海省西北部、青藏高原北部,总面积约为25km2。东起察汉寺山与青海湖毗连,南至昆仑山与玉树州相接,西缘阿尔金山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接壤,北靠祁连山与甘肃省相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由边缘向中央为高山一戈壁一风蚀丘陵一平原一盐沼,海拔26003200m。属于干旱大陆性气候,风多。年平均气温2.34.4℃,无霜期88234天。年降水量15210mm,降水稀少;蒸发量是降水量的1014倍;相对湿度33%43%。年平均日照时数29713310h。冬春季大风多,年平均风速2.63.8m/s

产区河流较多,为内流水系,主要有柴达木河、格尔木河两大河流。土壤东部为灰钙土亚区、西部为荒漠土亚区,土壤类型垂直分布为灰钙土一荒漠土一盐碱土一草甸土一沼泽土。农作物主要有春小麦、青稞、豌豆、玉米、蔬菜等;盆地边缘地区种植果树和枸杞等。草场面积为1043hm2,以荒漠草场为主,其次为草原草场型中的滩地芦苇草场,再次为沼泽草场型中的滩地芦苇、拂子茅草场和滩地芦苇草场。主要牧草有芦苇、赖草、白刺、猪毛草、锦鸡儿属植物、红沙盐爪爪、拂子茅属植物、柽柳、蒿属植物、碱蓬、骆驼蓬、糠粑等。

青海骆驼抗寒、抗旱能力强,耐粗饲、耐饥渴,负重大、善游走,不怕风沙、不畏严寒,对贫瘠的荒漠、半荒漠草原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对恶劣的环境条件有顽强的适应力和抵抗力。柴达木地区的荒漠、半荒漠地带多生长碱柴(卡巴)、茨盖、茨蓬、芦苇、芨芨草、红柳、梭梭等植物,这些植物都带有硬刺和异味,马、牛、羊不喜采食,但却是骆驼的好饲草。对恶劣的气候环境条件具有很强的耐受能力,尤其对风沙、干燥抵抗力强,能抵御最低气温-33.6℃、地表温度-38.6℃与大风的侵袭而不致冻死;暖季在最高气温33.9℃、地表温度71.1℃之下,不影响行走。无风沙的好天气鼻孔全开,有风沙时鼻孔关闭。天热时迎雨而卧,前后膝肘分开,腹下有通风空隙;天冷时则缩紧膝肘,背风而卧,腹下无隙,骆驼有一定的合群性,但没有其他家畜强。母驼合群性比骟驼和幼驼强。骆驼有留恋牧场的习性,对长期生活、放牧采食的牧场顽固留恋,当移入新牧场后,往往还会回到旧牧场上去采食。

 

二、品种特征

1. 品种形成

青海骆驼的来源按民族变迁推断,大约在310年。据《青海省志》记载:“吐谷浑人是东胡(辽宁西部和内蒙古东南部交界区)、鲜卑人一支,310年迁至青海东南部、甘肃西南部交界处,游牧范围甘南洮河以西、青海湖以西、以南……”。由此,考证吐谷浑人为蒙古族前身,骆驼可能由内蒙古进入青海;认为元代随军带眷、带驼畜等进入青海亦可能。双峰驼由内蒙古,再经甘肃河西走廊进入青海,新中国成立前哈萨克族由新疆带骆驼进入盆地。新中国成立初期,从甘肃购进数千峰骆驼,屯牧繁育于盆地,作为和平解放西藏的主要运输工具。20世纪80年代初,在盆地与甘肃省交界处还发现野生双峰驼(Camelus bacfrianus)或叫哈布特盖(蒙语)野生驼,依此推断,也不能排除蒙古族移入盆地后,继续捕获野骆驼驯化繁衍成目前的家驼。

2. 群体数量

2005年存栏青海骆驼5366峰,其中基础母驼2417峰、种公驼193峰。

3.数量变化

青海骆驼数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个时期骆驼的用途及畜产品价格波动而增减,据海西州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统计,青海骆驼1980年底存栏27400峰,1992年为18500峰,2005年为5366峰。

骆驼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为:随着交通网络的日益完善、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机械动力的发展,骆驼作为交通、役用工具不断弱化,骆驼数量逐年下降。其次是牧民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大量发展山羊,限制了骆驼的发展。

4.外貌特征

青海骆驼体型以粗壮结实型居多,细致紧凑型或其他型较少。头短小,嘴尖细,唇裂。眼眶骨隆起,眼球外突。额宽广而略凹,耳小直立、贴于脑后。颈脊高而隆起,颈长,呈乙字形大弯。背着双峰,前峰高而窄,后峰低而广,峰直立丰满为贮积大量脂肪的表征。胸宽而深,肋拱圆良好,腹大而圆、向后卷缩。尻短斜,尾短细。前肢大多直立,个别呈X状,后肢多显刀状肢势。蹄为富弹性的角质物构成,前蹄大而厚、似圆形,后蹄小而薄、似卵圆形,每蹄分二叶,每叶前端有角质化的趾,适宜在松软泥泞地面行走。

被毛颜色分幼年(初生至1)、终生(1岁至成年)两类。幼年多为灰色,以后随日光照射演变成终生不变的颜色。终生毛色以淡褐色为主,红色次之,灰色、白色在10%以下。

毛色有杏黄色、紫红色、白色、黑褐色、灰色等。

体重和体尺

    公:峰数为12,体重为535.23千克±23.16千克,体高为185.25厘米±9.78厘米,体长为165.50厘米±8.21厘米,体长指数为89.34%,胸围为218.83厘米±14.30厘米,胸围指数为118.13%,管围为22.67厘米±60.5厘米,管围指数为12.24%

母:峰数为15,体重为453.67千克±15.38千克,体高为171.07厘米±7.13厘米,体长为149.00厘米±7.29厘米,体长指数为87.10%,胸围为210.33厘米±5.86厘米,胸围指数为 122.95%,管围为20.07厘米±5.12厘米,管围指数为11.73%

 

三、生产性能

1.役用性能

青海骆驼役用能力约等于一匹中等挽马或23头黄牛、牦犍牛。驮运能力,每峰平均驮170kg,个别达250kg;行列行进速度3.7km/h,平均日行25km,速度快者可日行50km,连续1620天不乏;短途可驮350kg500kg时能起立行走,其驮重约等于体重。双套挽曳双轮双铧犁,日使役810h,可耕地0.330.47hm2

2.产毛性能

青海骆驼产毛量以4岁时为最高,达4.15kg。青年公驼的产毛量为2.274.20kg,青年母驼的产毛量为2.173.34kg;成年公驼的产毛量为3.995.16kg,成年母驼的产毛量为3.053.14kg

3.产肉性能

屠宰率46.99%,净肉率35.68%,产肉率较低。

4.产乳性能

牧草返青初期日挤奶一次日产奶量050.7kg,青草盛期日产奶量12kg

5.繁殖性能

青海骆驼性成熟年龄公驼一般4岁有性活动,56岁开始配种,繁殖年限在20岁以上。母驼初情期为3岁,适配年龄为4岁。公驼有明显的发情季节,一般12月上旬开始有交配欲,至翌年4月中旬结束。母驼一年四季发情,一般12月中旬至翌年元月下旬为发情旺期,15%的每驼延至4月份受配。母驼发情期为1424天、平均19天,妊娠期为374419天、平均402.22天,怀公驼比怀母驼长4.41天。幼驼成活率90%,幼驼死亡率10%。初生重公驼羔39.91kg,母驼羔39.99kg6月龄体重公驼285kg,母驼255.73kg

6. 饲养管理

骆驼以群牧为主,夏秋放牧,冬春补饲。放牧不仅可使骆驼自由采食青绿饲草,降低饲养成本,还利于骆驼享受充足阳光、呼吸新鲜空气,并得到适当运动,对促进骆驼新陈代谢、增强体质和健康有益。放牧骆驼冬春季争取吃饱吃好,减少体脂的消耗,夏秋季能快速增重。

骆驼的放牧比较简单粗放,投资少,是一种经济的畜牧业。一般管理项目主要有:驼群分母驼群和骟驼群,母驼群由繁殖母驼、青年驼、驼羔和公驼组成;骟驼群由成年骟驼、后备公驼和淘汰母驼组成;驼羔的护理和培育,青年驼的调教,青年公驼的去势和剪毛抓绒等。

 

四、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1. 保护方式

尚未建立青海骆驼保护区和保种场,未进行系统选育,处于农牧户自繁自养状态。青海骆驼为特定自然条件下的特有畜种,现在仍是荒漠地区群众饲养的主要畜种,是当地少数民族不可缺少的生产和生活资料。

2. 品种评价

青海骆驼抗寒、抗旱能力强,耐粗饲、耐饥渴,负重大、善游走,不怕风沙、不畏严寒,对贫瘠的荒漠、半荒漠草原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对恶劣的生活环境条件有顽强抵抗力。今后应加强骆驼品种资源的保护,将原海西州莫河驼场建为骆驼资源保种场,将传统的保种方法与现代育种技术相结合,开展骆驼品种资源的保护工作。

图片
5
最前一条 上一条 下一条 最后一条  [打印]
京ICP备0905397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047
版权所有@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中心电话:010-51503318 农业专家咨询热线:010-1239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花园中路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