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联系我们|加入收藏    ENGLISH
                    
记录所在位置 畜禽水产品种资源->家禽品种数据库
分类 鸭
用途 肉蛋兼用
品种名称
四川麻鸭
关键词 麻鸭四川麻鸭地方鸭种蛋肉兼用
品种描述

一、产地与分布

四川麻鸭原产地及中心产区为四川盆地及盆周丘陵区,20世纪90年代前广泛分布于四川的水稻产区,以成都、绵阳、乐山、宜宾、内江、南充、达州等地最为集中,目前仅少量分布于盆周丘陵区。

四川盆地位于北纬27°35′~32°40′、东经102°50′~110°20′,地貌类型主要有山区、丘陵、平坝等。年平均气温17,无霜期240300天;年降水量10001400mm,年平均日照时数10001600h。属亚热带湿润气候。产区水稻田面积广阔,溪渠、堰塘较多,水域宽广。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油菜、甘薯、玉米等。

 

二、品种特征

1. 品种形成

四川麻鸭饲养历史悠久。四川省炒谷孵化法(桶孵化)在清代已盛行,南溪县清同治十三年县志记载,“鸭望糯,茎高四尺,可望不得啄”,可见在100多年前已有稻田养鸭的习惯。由于四川麻鸭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主要是水稻田,因而长期以来形成便于在稻田中穿梭寻食的轻小窄长体形,故素有“柳叶鸭”的美称。同时由于采用野营群放方式饲养,养成四川麻鸭极善游走,可翻越田坎和胸、腿肌发达的特点。

2. 群体数量及变化情况

1985年四川麻鸭全省饲养量约6000万只。1986年之后,由于引进大型肉鸭品种和大面积开展肉鸭杂交改良,加之农业耕作制度的改变,忽视了地方品种的保种,致使四川麻鸭数量急剧下降,现已濒临灭绝。

3. 外貌特征

四川麻鸭体型较小、紧凑,羽毛紧密,颈细长,胸部发达而突出。喙呈黄色,喙豆多呈黑色。胫、蹼呈橘黄色,皮肤呈白色。

公鸭按毛色可分为两种,一种称青头公鸭,其头、颈部上端羽毛呈翠绿色,腹部羽毛呈白色,前胸羽毛呈红棕色;另一种称沙头公鸭,其头、颈部上端羽毛为黑白相间的青色,不带翠绿色光泽。

两种公鸭的肩、背为浅灰色细芦花斑纹,前胸羽毛呈红棕色,腹部为白色,镜羽呈墨绿色且有光泽,性羽向上卷曲、呈灰色。母鸭羽毛以麻褐色居多,少数为浅麻羽。麻褐色母鸭的躯干部羽毛均以浅褐色为底,上具黑色斑点,黑色斑点由头向体躯后部逐渐增大,颜色加深。母鸭多数颈部下2/3处有白色颈圈,腹部和胸部羽毛呈白色。雏鸭绒毛呈黑灰色。

体重和体尺

乐山

公:体重1675±6,体斜长22.9厘米±0.3厘米,胸宽9.1厘米±0.2厘米,胸深7.8厘米±0.2厘米,龙骨长12.0厘米±0.1厘米,骨盆宽5.8厘米±0.1厘米

母:体重1850±17,体斜长21.0厘米±0.0厘米,胸宽8.1厘米±0.0厘米,胸深7.2厘米±0.1厘米,龙骨长11.1厘米±0.1厘米,骨盆宽5.7厘米±0.0厘米

宜宾

公:体重2150±24,体斜长21.1厘米±0.1厘米,胸宽8.0厘米±0.1厘米,胸深6.2厘米±0.1厘米,骨盆宽5.7厘米±0.1厘米,半潜水长50.2厘米±0.2厘米

母:体重2085±21,体斜长21.0厘米±0.1厘米,胸宽8.1厘米±0.1厘米,胸深6.5厘米±0.1厘米,骨盆宽6.3厘米±0.1厘米,半潜水长46.0厘米±0.2厘米

(以上数据摘自《四川家畜家禽品种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

 

三、生产性能

1. 肉用性能

(1) 生长期不同阶段体重

初生36.610日龄65.020日龄159.030日龄360.560日龄1221.670日龄1434.5

(以上数据由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测定60只鸭(公、母鸭平均体重)

(2) 屠宰性能

公:宰前活重1681±172,屠体重1494±156,屠宰率88.9%±3.6%,半净膛率80.1%±3.4%,全净膛率70.5%±3.3%,腿肌率11.8%±1.9%,胸肌率12.4%±2.3%,腹脂率0.83%±0.56%

母:宰前活重1867±188,屠体重1671±168,屠宰率89.5%±3.2%,半净膛率77.4%±2.8%,全净膛率70.6%±2.1%,腿肌率10.3%±1.4%,胸肌率12.1%±1.5%,腹脂率3.76%±1.06%

(以上数据由四川农业大学20069月测定180日龄公、母鸭各15只。)

2. 蛋品质

蛋品质测定结果为蛋重69.2±5.9,蛋形指数1.40±0.19,蛋壳厚度0.35毫米±0.04毫米,蛋壳色泽为白色居多、少数青色,哈氏单位85.2±6.8,蛋黄比率32.2%±2.4%

(以上数据由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测定300日龄鸭30个蛋样品。)

3. 繁殖性能

四川麻鸭150日龄开产,年产蛋数150个,生产群蛋重6872g。公、母鸭配比110,种蛋受精率90%,受精蛋孵化率85%

 

四、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1. 保种方式

尚未建立四川麻鸭保护区和保种场,处于农户自繁自养状态。四川麻鸭1987年收录于《四川家畜家禽品种志》。

2. 选育利用

尚未开展四川麻鸭的系统选育工作。

3. 品种评价

四川麻鸭在我国麻鸭类型中体型较小,具有早熟、适应性强、适合稻田放牧饲养等特点。但该品种鸭生长速度较慢,20世纪80年代之后,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为了保存这一优良种质资源,亟须开展保种工作。在品种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可结合“稻鸭共栖”技术加以推广应用。

图片

20

最前一条 上一条 下一条 最后一条  [打印]
京ICP备0905397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047
版权所有@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中心电话:010-51503318 农业专家咨询热线:010-1239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花园中路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