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联系我们|加入收藏    ENGLISH
                    
记录所在位置 畜禽水产品种资源->水产品种数据库
分类 贝类
中文名称
杂交鲍“大连1号”
品种来源
利用皱纹盘鲍日本岩手群体和大连群体杂交形成的杂交种。
选育(引种)单位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审定情况
2004年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年份
2004年
审定编号
GS-02-003-2004
关键词 大连1号杂交鲍贝类国家主导品种
品种描述1

特征特性

“大连1号”杂交鲍杂种优势明显,性状稳定,具有适应性广、成活率高、抗逆性强、生长快和品质好等特点;适宜水温029℃,最适水温1525℃,适温上限提高45℃,使杂交鲍养殖区从黄海北部向南扩展。

 

产量表现

与父本和母本比较,生长速度平均提高20%以上,养成周期缩短1/41/3,成活率提高1.82.3倍。

 

养殖技术要点

采用陆基工厂化、潮间带生态系、平台沉箱式和南北跨区养殖等杂交鲍多元化养殖新模式。以稳定提高苗种出苗率、鲍鱼成活率及生长速度。

1. 筏式养殖 

选择低潮时水深在56米以上,透明度大,水流交换好,水质不被污染,海水盐度较高,附近无淡水流入或受淡水影响较小的海区。使用高度为95厘米、直径或边长约50厘米的四层聚乙烯方形或圆形盘组成的养殖网笼,在北方一般每笼放养壳长2.0厘米左右的个体200只,每层50只比较适宜。做好投饵、安全检查、清除敌害和洗刷笼子等日常工作。

2. 岩礁潮间带沉箱养鲍 

选择无泥沙淤积,不宜受自然灾害袭击,海区未受污染,海水交换条件好,易于采收、移植供鲍摄食的海藻的岩礁带。正常年份海区的最高水温在2627℃,最低1,经筑坝稍微改造后最低潮时的水深可达1.0以上,满潮时水深保持在3.0以上。网箱多为田字形,边长为2,高0.5左右,每个网箱表面中央留一拉链口(长5060厘米),供投饵和观察用。网箱设置在低潮时网箱干露不超过1/3的位置为最佳,在网箱内投放些不规则的石块,以供鲍附着和固定网箱之用。放苗规格春天不小于2厘米,秋天不小于3厘米,一般每平方米放养150250只比较适宜。

3. 底播放流增殖 

选择底质结构为岩礁,无泥沙淤积,无大量淡水与工业污水流入,海区风浪小,不易受灾害袭击,潮流畅通,海水能借波浪、潮汐、沿岸流等充分地交换,水质清澈,海底藻类品种繁多茂盛的海区。放流规格越大,回捕率越高。一般人工育苗经室内越冬到翌年5月可长到2.5厘米,此时放流比较理想,因为这以后一段时间正是鲍生长旺盛季节,而且自然海藻茂盛。若在秋季水温逐渐降低,鲍生长缓慢,放流规格应在3厘米以上。放流密度主要根据放流前对该海区进行的本底调查结果而定,通常壳长2.53.0厘米的苗种按每平方米放流10只为宜。在缺少自然海藻饵料的增殖区,要进行海藻的人工移植。即使在原来生长海藻的海区,也必须设法移植适宜于该海区生活,且生长、繁殖速度较快的海藻品种,如海带和裙带菜等。

敌害生物是幼鲍存活的最大威胁,对敌害生物的防除,主要靠潜水员定期捕捉和在海面向放流区投放网笼诱捕。

4. 岩礁潮间带围池养鲍

海区选择基本上与底播放流增殖和沉箱养殖的海区大致相同,在中潮区选择有利地形建造池子,要保持足够的水深,低潮不低于2.5,池底可多投些人工鱼礁,增加鲍附着面积和提供栖息场所。必要时可在围墙上方盖上网片,以防鲍逃逸和敌害生物侵入。一般每平方米投放23厘米的苗种5060只。

5. 潮间带垒石蒙网养鲍

选择海水无污染,附近无溪流,大雨时无淡水流入,水质清新,水流畅通,海区为正规往复流,无底泥和漂沙,风浪小的岩礁潮间带低潮区。建垛前不平坦的地方要用碎石铺平,并在石床上铺一层较细的网片,一是防止敌害(如蟹子、海葵等)进入,二是防止鲍外逃,三是便于收获。在石垛的基部,应选用大块石头,留出较大空隙,减少水流阻力,保持水流畅通,并给鲍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石垛的外缘和顶部,要选用表面光滑的石头。网目大小通常视鲍的大小而定,以鲍不能逃逸为准;外面一层用90股左右聚乙烯网,网目为10厘米左右,其作用是保护内层网片不被过急的水流冲破。在石垛的外围底部,用直径40厘米左右的编织袋装上细沙子绕石垛一周压紧。围网上方要留有投饵袖口,一般152的石垛留35个投饵口。石垛以顺流方向不规则的长带形为宜,中心高度保持在70厘米以下。每平方米投放规格2厘米的鲍苗500只左右,长到5厘米左右可减半分疏。

分布地区

适宜渤海、黄海海域以及福建和广东北部海域养殖。

最前一条 上一条 下一条 最后一条  [打印]
京ICP备0905397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047
版权所有@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中心电话:010-51503318 农业专家咨询热线:010-1239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花园中路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