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联系我们|加入收藏    ENGLISH
                    
记录所在位置 植物保护技术->花木病害数据库
分类 宿根花卉->菊花
病害名称
菊花花腐病和花枯病
生物分类
菊科菊属
关键词 菊花花腐病花枯病宿根花卉真菌
症状

    花腐病主要为害花芽和花瓣,也为害叶片、叶柄及茎部。花芽染病变成深褐色至黑色,随之腐烂,腐烂斑沿花梗扩展造成花芽脱落。花瓣早期染病一侧受侵染,造成花冠畸形,花瓣变为褐色或棕褐色。花梗染病变黑软化,造成花冠下垂。叶片染病生不规则形黑斑,有时沿叶柄扩展到茎部,受害茎上现23cm长黑色条斑。我国杭州时有发生。花枯病花瓣顶端产生浅褐色斑,常向下扩展,致头状花的病花瓣从外层向内层蔓延,最后全花变色枯萎。

病原

    花腐病病原为 Didymerella chrysanthemi(Tassi)Gar&Gul.称菊花黑斑亚隔孢壳,属子囊菌门真菌。异名:Mycosphaerella ligulicola Baker Dimock&Daris.无性态为Ascochytachrysanthemi F.L.Stev

    花枯病病原为Itersonilia perplexans Derx称花枯锁霉,属半知菌类真菌。病菌菌丝易产生锁状联合,菌丝的一些细胞形成小梗,着生不对称的芽孢子,无色的芽孢子有力地发射出去。

发病规律

    花腐病病菌在病部或随病残体越冬,干燥的病残茎上产生大量子囊壳,翌年春天产生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到花上,分生孢子主要借淋水溅射传播,条件适宜时能进行多次再侵染,生产上,染病的切花和插条可随花木调运进行远距离传播。该菌分生孢子器发育适温为27和潮湿的条件,而子囊壳发育适温21,喜低温,该病扩展迅速,可在短时间内致花腐烂;常致切花在运销过程中落花。该病可能有潜伏侵染现象,有时外表健康的扦插苗,栽植后花腐病突然发生。

    花枯病菌在病花残体上生存,成为该病的侵染源。该菌525℃均可生长,以2025℃为最适。秋雨多易发病,重瓣大型花受害重。

防治方法

1. 对进口的切花、种子、插条、花苗需严格检疫。发现带菌要马上处理,对可疑的繁殖材料须在检疫花圃内试种观察。

2. 发现病花或病株应马上深埋或烧毁。

3. 棚室栽培时要注意控制湿度,不要淋浇,最好采用滴灌。

4. 出现发病苗头时喷洒80%喷克或大富丹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图片

89

说明
本数据库为公益性数据库,若单位或个人不同意刊载该图片或记录,请及时与本馆联系。
最前一条 上一条 下一条 最后一条  [打印]
京ICP备0905397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047
版权所有@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中心电话:010-51503318 农业专家咨询热线:010-1239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花园中路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