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联系我们|加入收藏    ENGLISH
                    
记录所在位置 植物保护技术->花木虫害数据库
分类 鲜切花→刺吸式害虫
中文名称
唐菖蒲简蓟马
学名
Thrips simplex(Morison)
生物学分类
缨翅目,蓟马科
分布
内蒙古、甘肃、北京、辽宁、江西。
寄主 唐菖蒲鸢尾射干美人蕉豆梨
为害特点

    成虫、若虫锉吸唐菖蒲花、叶、球茎的汁液,致使受害部位枯萎,失去光泽,呈现出银白色斑纹。花受害后褪色生白斑点并干枯如火烧状,花序往往不能开放或不规则张开,叶受害后布满黄白色斑,严重的干枯。球茎受害后流出粘液,受害严重的腐烂,至第二年种植,长出的苗瘦小。目前为唐菖蒲生产的一大虫害之一。

形态特征

成虫:雌成虫体长1.381.45毫米,黑褐色;头部较其它部位为深;胫节端部和触角第三节淡黄色;翅除基部1/4处为灰白色外,其余均暗淡。头部宽大于长;单眼间鬃在三角形连线内。触角8节,第34节近端部1/6处各有一个“V”形感觉锥。前胸背板前缘鬃4对,后缘鬃3对,后角鬃3对,整个前胸背板布有横纹。中胸内叉骨具刺;后胸背板中间的网纹内部具刻线;中部鬃在前缘的后面。前翅上脉端鬃59根。第8背板后缘梳完整,梳刺较小,每节背板后缘有6根鬃;第2至第7腹板中间各有一横行副鬃。雄虫腹部由第3到第7腹板中部均有一大的横腺域。在这腺域的侧面着生有副鬃。

卵:肾形,长约0.2毫米左右,白色。

若虫:淡黄色,体长0.61.1毫米;触角7节,第3节基部有覆瓦状环纹。头部和附肢与身体的比例显著增大。预蛹(三龄)与二龄若虫相似,但颜色较二龄为深,有翅芽。

伪蛹:桔黄色,触角置于头前方。

生活习性

    年发生约67代,约24周繁殖一代,繁殖力强,世代重叠严重。两性生殖。早春5月初唐菖蒲出土,该蓟马开始在叶鞘下取食为害,约经23天便在叶片表面叶脉裂缝处产卵。产卵历期25天左右。每雌产卵170210粒。卵约经3天左右孵化。幼小若虫多群集出现在叶鞘的下方,约经几十分钟后开始取食,一旦受到惊扰就无规律地爬来爬去。若虫常取食新生的嫩叶,叶片受害后有许多白色斑点,使叶片表面显得发亮,以后叶片和叶鞘逐渐变成褐色并干枯。唐菖蒲简蓟马趋花性较强,且寡食性。早晨和傍晚取食。喜温暖潮湿的环境,但28℃以上和过湿、多雨均不利其生长发育。唐菖蒲简蓟马7月中旬末到7月下旬便多集中到花朵上进行繁殖为害。9月下旬,10月初,有的到10月中旬便转移到基部鳞茎或种植地的残留物内越冬。进入鳞茎鳞片中的蓟马不马上冬眠,而是聚集在鳞片之间继续取食一段时间后才进入冬眠。

防治方法

(1)在种植唐菖蒲前彻底清除圃地内的杂物,并将种球在种植前置于0.5%的高锰酸钾溶液内浸泡1530分钟,然后以流水冲净或在千分之一的来沙尔液内浸泡3小时,即可有效地控制当年蓟马的发生。

(2)保护利用天敌。

(3)喷洒1.2%烟·参碱8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10%除尽乳油2000倍液、40%绿菜宝乳油15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1300倍液、1.8%爱福丁(阿巴丁)乳油3000倍液、17.5%蚜螨净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40%七星保乳油600800倍液、25%爱卡士乳油15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防治23次。

图片情况 无
备注
本种是近几年才在我国记载。
说明
本数据库为公益性数据库,若单位或个人不同意刊载该图片或记录,请及时与本馆联系。
最前一条 上一条 下一条 最后一条  [打印]
京ICP备0905397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047
版权所有@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中心电话:010-51503318 农业专家咨询热线:010-1239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花园中路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