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联系我们|加入收藏    ENGLISH
                    
记录所在位置 栽培技术->蔬菜栽培技术数据库
名称
甘肃高寒山区设施滑子菇高品质生产关键技术
栽培类型 露地
关键词 设施滑子菇高品质生产关键技术
蔬菜分类 食用菌->滑菇(滑子蘑、珍珠菇)
栽培技术

1.栽培季节、场所和栽培方式

滑子菇属于低温变温结实型菌类,天祝县适宜栽培季节为春季栽培,即13月接种,79月出菇,出菇期75d(天)左右。选择具有遮阴设备的日光温室作为栽培场所,该类型日光温室在滑子菇生产季节(711月)室内温度能保持在825℃之间,极端最低温度6℃,最高温度28℃,完全可以满足滑子菇出菇期、长菇期的温度要求。当室内温度高于25℃时进行喷水降温,温度低于8℃时适当揭开保温被进行见光升温。采用层架式栽培,架材可以选用竹竿、木材和钢材等,其中以钢材为佳。栽培架一般长6m,架高2.22.5m,层架间距5060cm,每架放置45层,每层架放置2排培养袋。

2. 菌种选择

天祝县滑子菇常用栽培品种为新锐1号。菌种要求:菌丝洁白、呈绒毛状,生长致密、均匀、健壮,后熟期呈黄褐色或褐色,菌块丰满,不干缩、不老化、不脱水,无杂菌感染,菌龄120d(天),手按有弹性,掰成小块而不散碎,纵向和横向观察菌丝均匀、略呈橙色,打开菌种瓶能闻到浓郁的菇香味。

3. 关键生产技术

3.1  培养料的选择与配制

滑子菇属木腐菌,培养料主料以玉米芯为主。目前天祝县滑子菇生产常用配方为:玉米芯80%,新鲜麸皮18.5%,精制碳酸钙1.5%。培养料要求无污染、无虫蛀、无霉变、新鲜干燥、粗细度适宜、无异味,特别是辅料中的麸皮不能受潮结块。

配制培养料时,首先要按照配方准确称量各种原料,然后将粉碎过筛后(直径0.61.5cm)的玉米芯颗粒、新鲜麸皮按比例混合,用搅拌机搅拌23遍,使其混合均匀,再将辅料精制碳酸钙加水,分批加到干培养料中,再搅拌23遍,喷水调节培养料含水量至60%65%pH6.57.0即可。

3.2  装袋及灭菌

选用长54cm、宽14.8cm、厚度为0.06mm的聚乙烯塑料袋,用装袋机将配制好的培养料进行装袋,每袋装培养料2.2kg,然后用专用封口机封口。装袋时应注意培养料尽量随拌随装,以免放置时间过长发酵变酸;装好的培养料袋要求紧实、不松软;发现有破口的培养料袋立即用透明胶布粘贴;培养料袋要轻拿轻放;装袋过程中要注意人身安全。当天拌料装袋必须当天进锅消毒,即在装袋结束后4h(小时)之内,将培养料袋移入灭菌舱内进行常压蒸汽灭菌,蒸汽在3h(小时)内使灭菌舱内温度达到94100℃,保持20h(小时)。灭菌舱内温度降低到80℃以下时,将培养料袋迅速转移到洁净的冷却室进行冷却,待培养料袋温度降至30℃以下时进行接种。

3.3 适时接种

接种在事先经过消毒处理的日光温室内进行。接种前810h(小时)用2%来苏尔溶液或0.1%高锰酸钾溶液对接种室、接种工具、衣帽等进行消毒。接种时,在每个菌袋的侧面等距离打3个直径1cm、深1cm的孔,每个孔放入15g左右的菌种,菌种要高出袋面,然后用无菌透气保鲜膜将接种孔封闭好。菌种必须随挖随用,不得过夜。

3.4 发菌期管理

菌袋接种后转移至提前消毒过的日光温室,即发菌房内进行发菌管理,菌丝生长发育不需要光照,因此发菌管理在暗光条件下进行,管理的重点是合理调控室内温湿度。滑子菇菌袋一般采用“井”字形堆垛发菌,菌袋摆放56层,垛高80cm,垛间距50cm34d(天)倒1次垛。

接种10d(天)之内温度保持在10℃以下,最高不能超过15℃,温度高于15℃时室内加拉遮阳网进行降温,防止阳光直射。室内温度低于5℃时揭开保温被,增加光照,提高温度。室内注意经常通风,定期在地面上洒水,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5%左右。同时要经常检查菌袋,如有黑色、绿色等杂菌污染应及时清理到培养室外进行处理。接种10d(天)后加强通风降温,室内温度不能超过13℃。接种后23d(天)长出白色绒毛,1015d(天)菌丝即可长满料面,接菌后6080d(天)菌丝布满培养袋时就可以上架继续养菌,此时随着外界温度的逐步回升,室内温度保持在20℃左右,不能超过25℃,可采用向地面喷水的方式将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5%左右。当菌丝体长满整个培养袋到形成橘黄色蜡质层时,室内温度控制在18℃左右,逐步加大通风量,使菌丝获得充足的空气,并减少霉菌的侵染,同时每月翻袋一次,使菌丝生长整齐均匀。正常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从接种到菌丝吃透培养料达到生理成熟约需120d(天)。

3.5  出菇期管理

当菌丝长满菌袋并由白色转为浅黄色形成黄色菌膜时说明达到生理成熟,即可进入出菇管理阶段。首先将完成发菌的菌袋移送至日光温室内的层架上,每架摆放45层。在运送菌袋过程中,要注意轻拿轻放,避免破坏菌丝,造成次品菇和减产现象。然后用搔菌刀或搔菌耙在菌块表面划成45cm见方的格子,划透菌膜,一般深1cm。菌袋切口向上,以利于形成簇菇。在划菌当天开始喷水催菇,蜡膜厚的要多喷水,蜡膜薄的要少喷水,每天喷水2次为宜。催菇进入第2天后,夜间可加喷1次水促进出菇,当菌块湿软时停止浇水,使菌袋在15d(天)左右时含水率达到85%,栽培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之间,以袋面不干燥为宜。当袋面开始出现米黄色的菇原基时,菌丝即开始纽结形成大量的菌蕾,标志着进入出菇期。出菇期室内温度控制在1018℃、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为宜。出菇期根据室内温湿度情况进行喷水加湿,前期应加大喷水量,出菇后勤喷、少喷。喷水时尽量减少直接向菌棒上喷水,喷水后菌袋表面不能有积水,以免造成死菇、烂菇现象。

3.6  长菇期管理

幼菇菌盖直径达0.30.5cm时,每天向菇体和菌袋表面喷水23次。随着菇蕾长大,逐渐加大喷水量,以保证菇体达到商品要求。出菇期室内温度保持在1518℃之间,昼夜温差保持在1012℃,变温条件下子实体生长好,产菇多、菇体大、肉质厚、质量好、健壮无杂菌。

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水温1020℃为宜。子实体生长需要散射光,室内不能太暗。

3.7  采收及采后管理

滑子菇的子实体原基出现后,在1015℃条件下,经78d(天)菌盖直径长到1.52.0cm、未开伞时即可采收。每采完一潮菇,要及时清除菌棒表面残根和老菌皮,停止浇水23d(天),让菌丝恢复生长、积累养分,使菌棒含水量保持在70%,标准为用手按压菌袋有水渍渗出;室内空气湿度保持在85%90%,并加强通风、加大昼夜温差,以利下潮菇的形成。在头潮菇采收1012d(天)后可采收第2潮菇,整个生长周期可采收34潮菇,每潮菇采收间隔1520d(天)。采收后要及时剪去滑子菇根部附带的杂质和老化根。

3.8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措施: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不用带病菌种;培养料进行日光暴晒;做好生产场地环境卫生,定期进行消毒,避免病菌滋生和传播;严格灭菌、接种程序,培养料要彻底灭菌,接种人员须严格进行无菌操作;精细管理,创造适宜滑子菇生长的温湿度、养分、光照、pH值,提高滑子菇自身抗性。二是在培养室门窗、温室前屋面及通风口处安装网纱,防止害虫飞入;用糖醋液诱杀菇蝇类害虫;用黑光灯诱杀菌蚊等蚊类害虫。三是如有病虫害发生时,针对不同病虫害选用适宜的植物源农药和生物源农药进行防治,如采用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防治菌蚊类害虫,采用苦参碱防治螨类害虫等。

最前一条 上一条 下一条 最后一条  [打印]
京ICP备0905397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047
版权所有@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中心电话:010-51503318 农业专家咨询热线:010-1239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花园中路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