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联系我们|加入收藏    ENGLISH
                    
记录所在位置 栽培技术->蔬菜栽培技术数据库
名称
白灵菇菌棒二次覆土出菇关键技术
栽培类型 日光温室
关键词 白灵菇菌棒二次覆土出菇
蔬菜分类 食用菌->白灵菇(白灵侧耳、白阿魏蘑)
栽培技术

近年来,随着食用菌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持续上涨,种菇的利润空间日趋缩小,为了提高固有成本的经济转化率,我们对白灵菇出菇后的菌棒进行了二次覆土出菇试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使种菇效益有所提升。下面将菌棒二次出菇关键技术进行介绍。

1. 覆土前的准备

(1)菌棒选择

应选取洁白、较坚实、无杂菌污染斑、无抑制线、无黄水的菌袋作为覆土对象。如未到二次出菇季节,应先将出菇后的菌棒置于-5℃~-3℃的条件下冷冻处理待用。

(2)覆土季节选择

北京地区以11 月中下旬至翌年元旦期间覆土最为适宜,过早过晚均不宜。

(3)覆土场所

日光温室、连栋温棚、塑料大棚、阳畦、拱棚等均可作为覆土场所,不同地区可因地制宜选用。综合试验结果表明,北京地区以采用日光温室最佳。

(4)土质选择与要求

以选菜园砂质土壤为最好,此类土壤覆土后不易板结,透气性好,内部营养物质丰富,更有利于获得优质高产。

(5)土壤消毒和营养物质补充

消毒以新鲜生石灰粉效果最好,一方面可杀菌,另一方面又可调节土壤酸碱度,调节后使 pH值在 6.87.8 之间(张勇等,2010)。白灵菇出菇后菌棒含水量大大降低,而且营养物质也被大量消耗掉,因此,需要给土壤中添加一定量的营养物质。试验表明:每亩施用 5080 千克尿素,3040 千克磷酸二氢钾,100120 千克三元复合肥,效果很好。

2. 覆土方法

(1)覆土方式

比较常用的有:脱袋两段立式覆土出菇、脱袋立式覆土出菇、中间环形脱袋墙式泥垛双向出菇、双排袋泥垛式单向出菇、一头脱袋单向泥墙式堆垛出菇、半脱袋覆土出菇等多种方式。根据实践经验,最好采用双排脱袋(袋底朝外)泥垛式单向出菇,此法出菇快而齐,后劲足,不易感染杂菌,便于管理,易于推广。

(2)泥土准备

一般园田土均可,采用耕作层 10 厘米以下土壤更好,其营养丰富、持水性好。每 1000 个菌棒泥墙需备土 1.5 立方米左右。采土后适当晒干,加入 1.52 千克生石灰,调节 pH值至 89。也可采用过筛砂壤土,加入 1%生石灰、0.5%三元复合肥配成营养土(丁湖广等,2007)。

(3)脱袋摆放垒墙

将出过菇的菌棒用锋利刀片剥除外层塑料袋,使菌棒呈裸露状态,发现有杂菌污染斑或老化菌皮、老菇根均应去除干净,以防码墙后污染。具体操作:先在平整夯实的垛基底部摊 1 层薄泥抹平,泥要求松软、可塑性强。再将已脱好的袋整齐码放在泥上摁实,要求泥封到边,袋与袋之间距离 23厘米,袋间空隙用泥土填实,防止出“沉底菇”。第一层菌棒码好后,上面覆盖 1 3厘米厚的稠泥,按此法垒砌,层与层之间相互压茬呈“品”字形。墙底宽 45 厘米,上部宽 40厘米左右,高79层,呈梯形状,长依据温室宽度而定,靠后墙要留出 6570 厘米的作业通道。一般每亩大棚可码砌 5万棒左右。

3. 覆土后管理

(1)平整地面

覆土完成后应及时平整地面走道,清除废菌棒、破皮、杂物等,搞好环境卫生,防止杂菌滋生蔓延,为下一工序做好准备。

(2)泥缝 把袋与袋之间多余的泥块去除,没有抹到位的泥土要勾到位,不用抹得太光太

实,防止板结而不易催蕾。

(3)保温、保湿、覆膜

泥好缝后,应及时盖严地膜,以利菌丝恢复生长,35 天后应视膜表面需水和菌丝恢复情况、墙内菌温、气候状况等,适时进行揭膜通风换气,利于菌丝快速复壮,注意不能出现黄褐色水珠。

(4)催蕾管理

覆膜后 1015天,菌棒表面菌丝明显恢复,此时应适当加大昼夜温差,增加散射光照,加强通风换气,进入催蕾管理。具体条件控制:白天温度控制在1215℃,夜间在 58℃,墙内温度掌握在 911℃之间。光照控制依气温情况而定,以间隔拉放草帘最好。菇棚内通风要配合揭膜通风进行,保持菇棚内空气新鲜即可。整个催蕾期不需喷水增温,只通过揭盖薄膜进行控制。如条件控制得好,管理 912 天即可看到泥缝边出现大量米粒状原基,此时应及时去除薄膜,以利菇蕾生长。

(5)疏蕾

覆土出菇现蕾一般比较密集,因此,应于菇蕾长至花生米大小时及时疏蕾,选留圆整壮实的菇蕾,剔除弱蕾、畸形蕾,每袋均选留 23 个。覆土出菇具有边出菇边现蕾的特点,除及时疏掉多余的密蕾外,还应经常补疏。

(6)育菇

成菇比例达 30%以上时,就应按育菇的适宜条件进行控制。具体温度是白天 1013℃、夜间 58℃,尽可能缩小温差,增强光照,通风要适当增强,整个育菇期不用喷水增湿,菌墙内水分足以满足其生长所需。

(7)采收

采收原则为:采大留小,采密留稀,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覆土栽培边采菇边现蕾,只有及时采收,才能确保质量最优、产量最高、效益最大。

(8)采后处理

前期应注意去除老菇根,一方面避免无端的营养浪费,便于集中营养供应附近幼菇:另一方面避免菇根腐烂感染杂菌。中后期注意环境卫生,防病虫滋生。采收结束后应及时揭膜,清除废棒用作燃料;也可就地翻耕松土,将其埋于棚内,用作有机肥料种植蔬菜,借助其降解清除各类杂菌,提高综合生产效益。

最前一条 上一条 下一条 最后一条  [打印]
京ICP备0905397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047
版权所有@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中心电话:010-51503318 农业专家咨询热线:010-1239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花园中路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