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联系我们|加入收藏    ENGLISH
                    
记录所在位置 栽培技术->蔬菜栽培技术数据库
名称
白灵菇实用化栽培技术
栽培类型 其他设施
关键词 白灵菇实用化栽培技术
蔬菜分类 食用菌->白灵菇(白灵侧耳、白阿魏蘑)
适宜品种

秋季栽培选择中低温中熟品种,如中农1号和ACCC50869。母种要求菌丝均匀舒展,洁白浓密、健壮,无暗斑色素。对原种、栽培种要求菌丝洁白浓密,均匀、健壮,无高温圈,菌龄不超过50天。

栽培技术

1. 白灵菇对培养料营养的要求

白灵菇一般采用袋栽模式,以棉籽壳和木屑为主料,麦麸、玉米粉、石膏、石灰等为辅料,要求有碳源、氮源和矿质营养。棉籽壳、阔叶树种的木屑、玉米芯作为碳源;氮源为麦麸、玉米粉等;矿质元素为磷肥、石膏和石灰等。原料要求新鲜,无霉变,无结块。菌丝生长阶段要求培养料的碳氮比例为2540:1

2. 白灵菇对生产设施的要求

栽培场地选择地势高燥,通风向阳,有水源、电源、地面平整,排水畅通,交通便利的地块建温室大棚,且周围500米内无垃圾场和畜禽饲养场。一般白灵菇温室大棚要求棚长6080米,宽910米,具备良好的保温、保湿、通风性能。

3. 出菇菌棒制作和关键栽培技术

(1)栽培工艺流程

生产前准备→配制培养料(按配方)→装袋→高温灭菌→无菌接种→菌丝培养(发菌)→后熟管理→搔菌→催蕾(刺激)→出菇管理→采收→销售(存储)

(2)生产资料准备

生产资料有棚膜、草帘、绳子、遮阳网、防虫网、诱杀粘虫板等温室补水(微喷加湿)设备原料包括棉籽壳、木屑、麦麸、玉米粉、石灰等,原料要求新鲜、无霉变、无结块。杀菌消毒用品包括专用气雾消毒剂、75%的酒精或0.2%高锰酸钾溶液、杀菌剂(克霉灵、多菌灵)、杀虫剂(高效氯氰菊酯或敌敌畏)等。

(3)老菇棚消毒

五月下旬把棚室内废料清除干净,铲除地表土2厘米以上,一起清除到棚外,倒在远离菇棚的地方;拆下来还要再用的竹、木料,先用清水浸泡,洗净之后经太阳晒一个夏季;棚内水泥柱刷洗干净,待干后涂上一层浓石灰水;棚内地面、墙体也让太阳晒一个夏季;在菌棒进棚前10天左右,棚内全而喷洒一次杀虫剂,地面撒一层石灰粉;菌棒进棚前12天进行空棚消毒,选用专用气雾消毒剂,关闭门、窗、气孔,密闭熏杀24小时,然后打开窗、气孔,30分钟以后人员进入。

(4)培养料配制

常用培养料(基质)配方

配方1:棉籽壳79%,麦麸10%,玉米粉5%,磷肥2%,石灰3%,石膏1%;配方2:棉籽壳40%,阔叶木屑40%,麦麸13%,玉米粉5%,糖1%,石膏1%。建议在配方中添加磷酸二氢钾0.2%、硫酸镁0.2%和适量杀菌剂。

配料时间与方法

北方地区8月下旬日平均气温20℃时制作菌棒,天津市制作菌棒的最佳时间在825日至910日之间。按配方称取原料,料水比例按1:1.11.3计,先把石灰、硫酸镁等分别溶于水中,再将棉子壳、石膏、麸皮掺拌均匀,然后加入配好的水溶液,翻料3遍,各种原料掺混均匀,使培养料含水量掌握在65%左右。料拌好后要堆焖23小时使其吸足水分,然后检查含水量。检查方法是:用手紧握一把培养料,手指缝间见水而不滴为标准。若滴水成串,说明水分过大应把料摊开,让多余水分蒸发,不可乱掺干料,以防培养料养分比例失调,如培养料过干可加水调制。

(5)装袋

选用规格宽1718厘米,长3540厘米,厚0.05毫米低压聚乙烯薄膜袋,使用装袋机装袋。料装入袋中要松紧适中,如用手指轻压菌袋有明显凹痕,表明装料松,应重新装料;也不能装得过实。装料标准为:手指轻压料袋,手指感觉有弹性为宜。料装好后,用细尼龙绳或橡皮筋扎袋口,注意扎袋口不要太松或太紧。灭菌前料袋如有破损应重新换袋或用宽胶条贴封好。

(6)灭菌

采取蒸汽通人式高温灭菌的方法:在蒸汽锅炉旁选一平整地面,上面铺两层砖,然后把装好菌棒的灭菌筐码放在上面。每个灭菌筐装20个左右的菌棒,灭菌筐码成46层,宽68行的方垛(180200个灭菌筐),然后用一张加厚塑料布盖在上面,外面再盖一层尼龙布,四周压严即形成灭菌仓。传导蒸汽的厚皮管插到垛中部底层,灭菌仓四周封闭严实后锅炉就可点火。

注意装筐时菌袋之间要留有一定间隙,不宜紧密,以利于通气;灭菌过程中锅炉内不能缺水;灭菌仓四周应封闭严实;烧火掌握“两头猛,中间稳”的原则,点火后5小时内大火升温,最后大火烧0.5小时,中间不能“掉火”降温,保持覆盖物一直处于鼓胀状态,灭菌时间保证在16小时以上,高温灭菌停火以后,待料袋在4050℃时拿出来,袋口水分很快就会蒸发,这样,可以防止杂菌污染料袋。

(7)接种

灭菌后,当环境温度在2028℃,菌袋自然冷却后接种;如果环境温度在18℃以下,则菌袋冷却至30℃左右时趁热接种,确保所接菌种快速萌发(吃料)。接种严格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建议安排两套接种设备轮流使用。把菌种和料袋放在接种箱内两侧,每箱一次接菌袋80个左右,菌袋和菌种放入接种箱后用专用气雾消毒剂熏蒸消毒,0.5小时后开始接种。接种人员的手和手臂接种前用75%的酒精溶液消毒。接种时要做到三快:撑开袋口快,接种快,系袋口快。每袋()栽培种可以接1520个菌袋,在气温较高时,宜加大接种量,提高接种的成活率。

(8)菌丝培养(发菌)

发菌阶段需暗光培养,菌袋温度控制在1922℃,保持棚室内环境整洁干燥,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经常通风换气。棚室内气温在20℃以上时每垛码放不超过4层,温度较低时,码放层数可适当增加到68层,每排间距5060厘米。当菌温在30℃以上时,要及时倒垛,加强通风,降低棚室内温度,发菌期一般需倒垛34次。

菌棒轻度污染木霉时,深挖去被污染部分培养料,在10%以上石灰水溶液中浸泡数秒后,系好袋口继续培养。菌棒污染严重时,清出棚外曝晒,之后焚烧或掩埋处理。一般情况下,经过3035天的时间,菌丝长满菌袋。此时菌袋松软,菌丝稀疏,如还不能出菇,则需经过后熟管理,即要在温度1822℃,湿度65%70%的环境下再培养30d左右的时间,使菌丝达到生理完全成熟,贮藏足够的养分,此时菌丝浓白,菌袋坚实。一般从接种到菌棒生理完全成熟约需5060天的时间。

菌丝培养期间若有菇蚊、菇蝇虫害发生,及时做好防治:一是搞好棚室内外环境卫生,及时清除废料、杂物;二是菇房安装沙门、通风孔装纱窗,阻止菇蚊、菇蝇成虫进入;三是菇房内悬挂黄色粘虫板,诱杀成虫;四是虫害严重时,在出菇前喷洒药剂除治,方法是:菇棚停止喷水和加大通风保持干燥12天后,向墙面和地面喷打2.5%溴氰菊脂乳油3000倍液控制。

(9)搔菌

经过后熟的菌棒,当菌棒表面长出比小米粒大些的隆起(疙瘩)(一般在11月上中旬)开始搔菌。搔菌方法是:解开袋口,用消过毒的刀片或小勺在菌棒两端中央挖去老菌皮,深度0.5厘米左右,直径2厘米,其他地方不要动.然后重新系上袋口。

(10)催蕾

搔菌35天后,当菌棒两端有白色菌毛出现时,进行摧蕾处理,即温差刺激,利用草帘和通风口进行温度调控,白天棚室内温度提高到18℃以上,夜间温度降至48℃,创造昼夜10℃以上的温差,结合干湿交替管理,经过1015天的时间,菌丝便扭结形成菇蕾原基。

当菇蕾长到黄豆粒大小时,解开袋口进行修剪、疏蕾,保留23个小菇蕾。当幼菇长到乒乓球大小时,将菌袋口卷起,棚内湿度增加到85%90%,温度控制在1012℃,适当加大通风量,增加散射光照。这样1015天就可以采收了。

(11)出菇期管理技术要点

菇原基形成以后,注意进行恒温培养,保持棚室内温度在1215℃,保持棚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在90%左右,温和通风,给予一定的散射光照(光照强度6001500勒克斯)。这样,白灵菇长得菇体洁白,组织紧实,肉质细嫩,经过1015天就可以采收。

(12)采收

适时采收的菇色泽洁白,菌肉坚实,商品性好。采收标准(时机):当白灵菇菌盖尚未上翘,菌盖直径达到713厘米,单菇重达到150250克时,及时采收。采收前一天停止喷水,早晚采收。

(13)存储

白灵菇采收后,用刀子削去菇根(保留菇柄长22.5厘米),之后用白色拷贝纸包好,放入保鲜箱。在10℃以下环境可保鲜710天,如在01℃冷藏库中存储,可保鲜1个月。

最前一条 上一条 下一条 最后一条  [打印]
京ICP备0905397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047
版权所有@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中心电话:010-51503318 农业专家咨询热线:010-1239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花园中路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