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联系我们|加入收藏    ENGLISH
                    
记录所在位置 栽培技术->蔬菜栽培技术数据库
名称
练塘茭白及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栽培类型 露地
关键词 练塘茭白病害防治
蔬菜分类 水生菜类->茭白
栽培技术
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地处上海西郊,接壤江浙,自古以来是物产丰饶的鱼米之乡。练塘地区属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土壤多为由湖河淤泥沉积而成的沃土,pH值为6左右,呈弱酸性,俗称野青紫泥冶。土壤中有机质和铁、锌等微量元素的含量极为丰富。 练塘茭白的栽培历史非常悠久,由于练塘地区具备良好的茭白生长条件,该地已种植茭白逾40年,全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666.67公顷次左右,是这一地区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年产优质茭白逾8万t,年产值近2亿元。练塘茭白具有色泽洁白、肉质细腻、甜脆味鲜、营养丰富的优点,被列为沪郊一宝,获得野水中人参冶的美誉。练塘茭白在长期种植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技术体系,本文进行简要介绍,以供从业者参考。 1? 生物学特性 茭白为禾本科多年生水生宿根植物。株高1.6~2.0m,叶5~8片,叶由叶片和叶鞘2个部分组成。叶片与叶鞘相接处有三角形的叶枕,称野茭白眼冶。茎分地上茎和地下茎2种,地上茎是短缩状,部分埋入土中,其上发生多数分蘖;地下茎为匍匐茎,横生于土中越冬。由于茭白植株体内寄生黑穗菌,其菌丝体随植株生长,到初夏或秋季抽薹时,主茎和早期分蘖的短缩茎上的花茎组织受菌丝体代谢产物吲哚乙酸的刺激,基部2~7节分生组织细胞增生,膨大成肥嫩的肉质茎,即食用的茭白。 2? 品种介绍 经过引种示范和长期的选育,目前练塘茭白品种资源较为丰富,形成了适合本地种植的几个主要品种,如青练茭、小发梢、大白茭、小青茭等,品质优良,产量高。 2.1? 青练茭 练塘地区茭白种植主要品种为青练茭,该品种夏秋均可种植,青练茭分为青练茭1和青练茭2。该品种为中熟品种,茭型比较大,一般单茭的重量可达80~95g,口感香糯。夏茭一般在5月至7月中旬采收,产量达33.0~37.5t/hm2;秋茭一般在9月至10月初收获,产量达25.5~30.0t/hm2。 2.2? 小发梢 单季茭型品种,茭型稍小,单茭重65~76g,品质较好,属早熟品种。定植当年10月上中旬可采收6t/hm2左右,主收期为第2年5月,产量33.0~37.5t/hm2。2.3其他品种练塘茭白在长期的种植过程中选育出很多如大白茭、小青茭、张马茭、杭州茭等品质优良、孕茭率高、茭型大的品系。
病虫害防治
练塘茭白种植过程中,主要病害为胡麻斑病和锈病。通过多年防治经验的总结认为,防治策略要以综合防治为主,结合化学防治。 1? 综合防治 1.1选留优质种墩。选用优质和抗病性较强的种墩,如青练茭、小发稍等优良品种,从无病田块选留种苗,从源头阻断病原体。 1.2彻底清除病原体。在茭白采收结束后,排干田水,割除茭白残茬,铲除田边杂草。茭白种植时尽量实行轮作,对难以轮作的田块,要注重病害的防治。对上茬发生病害的田块要在冬闲期间重点消毒杀菌。 1.3降低土壤酸度。多年种植于偏酸性严重的田块,易加重茭白病害的发生。调节土壤酸度是防止病害发生的有效措施之一。可在早春移栽前施生石灰1500~2250kg/hm2,施后保水5d以上,能改善土壤质量,提高茭白抗病性。 1.4合理密植,降低湿度。株行距控制在80cm×100cm或宽窄行40cm×(60~100)cm,密度为2.70万~3.45万株/hm2,每株用苗2~3株,基本苗数5.25万~6.75万株/hm2。 1.5合理施肥和灌概。避免偏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茭白抗病能力。一般施用发酵粪肥22.5~30.0t/hm2、钙镁磷肥750~1050kg/hm2作基肥;茭白移栽后10~15d,施尿素300kg/hm2、氯化钾150~225kg/hm2,并配施适量的锌、硅、硼等微肥。科学灌溉,在分蘖前期浅水灌溉,促蘖早发;中期发足苗后搁好田,控制无效分蘖,防止植株生长过旺;盛夏高温季节,活水串灌,以利孕茭。 2? 胡麻斑病 2.1特征。茭白胡麻斑病是茭白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上散生许多芝麻粒大小的病斑,黄褐色,周围有时有轮纹;发生严重时互相连成不规则的大病斑,使茭白的产量和品质受到严重影响。 2.2发生规律。上海地区夏季高温、多雨,非常有利于茭白胡麻斑的发生。 2.3防治技术。生产实践表明,250g/L丙环唑乳油1250倍液对茭白胡麻斑病防效显著,且药效持久,持效期14d以上,对茭白安全,是防治茭白胡麻斑病的理想药剂。在茭白胡麻斑病发生前或发生初期,采用喷雾法均匀喷雾,每隔5~7d用药1次,连续施药3次。 3? 锈病 3.1特征。茭白锈病是由冠单孢锈菌引起。该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和叶鞘,发病初期在叶片和叶鞘上散生橘红色隆起小疱斑,即夏孢子堆。夏孢子堆破裂后散出锈黄色粉末状夏孢子。随着侵染数量的增加,产生狭长条至长梭形锈黄色疱斑,边缘具有黄色晕环。大量的病斑引起叶片坏死,导致叶片枯萎。 3.2发生规律。茭白锈病病菌主要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在茭白生长期间,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担孢子借助风力传播到茭白田间作为初侵染源。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茭白锈菌萌发和侵染。潮湿和温度在4℃以上会促进病原菌的萌发和侵染。侵染后10~12d会产生最初的病斑。 3.3防治技术。当田间出现零星病斑时,开始进行药剂防治。防治药剂可选用25%苯醚甲环唑1500倍液、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0%三唑酮1000倍液渊在孕茭前使用),轮换使用。开始防治后,每隔7~10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即可。 注意孕茭期慎用杀菌剂,避免杀菌剂对茭白黑穗菌产生抑制作用,导致雄茭产生。施药时应喷细雾,并喷湿茭白叶片的正、反两面,以提高防治效果。
最前一条 上一条 下一条 最后一条  [打印]
京ICP备0905397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047
版权所有@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中心电话:010-51503318 农业专家咨询热线:010-1239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花园中路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