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联系我们|加入收藏    ENGLISH
                    
记录所在位置 植物保护技术->蔬菜病害数据库
蔬菜类别 茄果类->茄子
病害名称
茄子叶霉菌绒斑病
别名
叶霉病
关键词 茄子叶霉菌绒斑病真菌
发病症状

  原名叶霉病,发生较普遍,常年病田率20%49%,危害损失逐年上升,成为本地区的主要病害。茄子叶霉菌绒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先中、下部发生,然后逐渐向上蔓延。严重时也危害叶柄和嫩茎。叶片染病,叶片正面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淡黄色褪绿斑点和斑块,叶背面病部生出霉层,初为白色,后渐变为紫灰色或灰褐色,霉层十分明显,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见图)。环境条件合适时,叶片正面的病斑上也可长出霉层。叶柄和茎部发病症状与叶部相同。病果为黑色革质,果实发病多从叶柄蔓延而来,果面上出现白色斑块,成熟果实病斑黄色下陷,后渐变黑色,最后成为僵果。

病原

  病原菌为绒菌孢霉Mycovellosiella nattrassii Deighton,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

  该病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残体或以菌丝潜伏在种子中或以分生孢子附着于种子上越冬。翌年如遇适宜环境条件即产生分生孢子,并借气流、流水或其他农事操作传播。病菌分生孢子出生芽管,主要从寄主叶背气孔侵入,以后病斑上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在成株期病害蔓延最迅速。该病发生温度以2025,相对湿度高于85%时为最适,低于10或高于35,且干燥的条件下,发病迟缓或停止扩展。

  该病多发生于早春茬各类保护地种植的中后期,是由于气温升高,浇水过多,管理粗放所致。在本地区尤以早春茬及春露地茬发病最重,多持续发病至当年7月上旬炎热酷暑来临前。同时,连阴雨天气,保护地内光照过弱,通风不良而湿度长期较高,有利于叶霉菌绒斑病的扩展和加重危害。

防治方法

  (1)种子消毒:种子播前应先在阳光下晒23天,然后用55温水浸种1520分钟,并不断搅拌,再晾干备播,或用1%高锰酸钾800倍液浸种30分钟,捞出冲净后催芽。

  (2)栽培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天津大苠茄、西安大圆茄等圆形大果型品种较美引茄冠、鹰嘴长茄等长茄品种具有明显的抗、耐病性。凡茄子连茬或与茄科蔬菜连续种植的田块发病明显加重。因此,应进行23年以上与非茄科作物轮作,以减少初侵染源。

  对保护地栽培茄子,应加强温湿度管理,适时通风,适当控制浇水并及时排湿,以形成不利于病菌发展的环境条件。发现病情较晚时,可先进行3638高温闷棚。并在茄子叶霉病点片发生时,及早摘除病叶并带出田外销毁。同时,应及时整枝,增加透光性,合理施用氮肥,增施钾肥、硼肥和钙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保护地在定植前,可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7580千克撒施地面,然后深翻两遍,利用石灰杀菌,并有补充钙元素的作用。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药,喷药要安排在上午。常用农药有40%杜邦新星(福星)乳油9000倍液,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每667平方米用药量6065升,每隔10天左右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保护地定植前,用硫磺粉熏蒸大棚或温室。每430平方米大棚(棚高2.8)可用225230克硫磺粉加500干锯末混均匀后,用煤球点燃密闭熏蒸一夜,效果明显。

图片
35
寄主学名
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
备注
图片由李明远研究员提供。
最前一条 上一条 下一条 最后一条  [打印]
京ICP备0905397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047
版权所有@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中心电话:010-51503318 农业专家咨询热线:010-1239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花园中路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