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联系我们|加入收藏    ENGLISH
                    
记录所在位置 植物保护技术->蔬菜病害数据库
蔬菜类别 白菜类->大白菜(结球)
病害名称
大白菜病毒病
关键词 白菜大白菜病毒病
发病症状
    白菜病毒病又叫孤丁病、抽疯病。近年大白菜病毒病有所回升,为害加重,究其原因:一是大白菜苗期高温干旱,有利大白菜病毒病的发生流行;二是套种大白菜面积增加,带毒杂草和前茬蔬菜,传毒蚜虫数量多,增加了大白菜感染发病的机会。各生育期均可发病。由于病害的毒源种类较多,因此在症状上表现为多种多样。苗期发病心叶呈明脉或叶脉失绿,后产生浓淡不均的绿色斑驳、花叶或皱缩(见图1)。成株期发病早的,叶片严重皱缩、黄化,质硬而脆,植株明显矮化(见图234)。发生略晚的仅新叶皱缩严重(见图5)。感病再晚的会出现多种表现:包括局部枯斑(见图67)、症叶叶脉蚀纹状(见图89)、叶片黄化斑驳(见图10)叶主脉。
病原
    已知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毒原有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简称TuMV),此外还有: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  CMV)、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TMV)、萝卜花叶病毒(Radish mosaic virus RMV)。
发病规律

冬季不种十字花科蔬菜的地区,病毒在窖藏的大白菜、甘蓝、萝卜或越冬菠菜上越冬,冬季如栽植十字花科蔬菜,病毒则在寄主体内越冬,第2年春天由蚜虫把毒原从越冬寄主上传到春季甘蓝、水萝卜、油菜、青菜或小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及日菜野油菜上。南方由于终年长有上述十字花科植物,则无明显越冬现象,感病的十字花科蔬菜、野油菜等十字花科杂草都是重要初侵染源。十字花科蔬菜种株采收后,桃蚜、菜缢管蚜、甘蓝蚜等迁飞到夏季生长的小白菜、油菜、菜薹、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上,又把毒源传到秋菜上,如此循环,周而复始,此外病毒汁液接触也能传毒。

我国大白菜种植区,白菜播种后遇高温干旱,地温高或持续时间长,根系生长发育受抑,地上部朽住不长,寄主抗病力下降,此外,高温还会缩短病毒潜育期,28℃芜菁花叶病毒潜育期314天,10℃则为2530天或不显症。本病春秋两季蚜虫发生高峰期与白菜感病期吻合,并遇有气温1520℃,相对湿度75%以下易发病。

防治方法

1)栽培措施。选种抗病品种;合理间、套、轮作,发现病株及时拔除。

2)适期早播,躲过高温及蚜虫猖獗季节,适时蹲苗应据天气、土壤和苗情掌握,一般深锄后,轻蹲十几天即可。蹲苗时间过长,妨碍白菜根系生长发育,容易染病。水分管理。为了防止地温升高,播后即浇第1水;次日或隔日幼苗出土时浇第2水;第34天幼苗出齐后可因地制宜浇第3水;45片真叶时浇第4水;78片真叶后浇第5水。每次浇水均有利于降低地温,连续浇水,地温稳定,可防止病毒病的发生。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开始喷洒新型生物农药—抗毒丰(0.5%菇类蛋白多糠水剂原名抗毒剂1号)300倍液或病毒1号油乳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号乳剂1000倍液,83增抗剂100倍液,隔101次,连续防治23次。苗期防蚜至关重要,要尽一切可能把传毒蚜虫消灭在毒源植物上,尤其春季气温升高后对采种株及春播十字花科蔬菜的蚜虫更要早防。

图片
            
寄主学名
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pekinensis(Lour.)Olsson
备注
图片由李明远研究员提供
最前一条 上一条 下一条 最后一条  [打印]
京ICP备0905397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047
版权所有@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中心电话:010-51503318 农业专家咨询热线:010-1239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花园中路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