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联系我们|加入收藏    ENGLISH
                    
记录所在位置 植物保护技术->蔬菜虫害数据库
昆虫名称
稻绿蝽
学名
Nezara viridula Linnaeus
异名
点绿蝽、黄肩绿蝽
生物学分类
鳞翅目,蝽科
分布
全国柑橘产区均有此虫发生为害。
寄主 除了柑橘外还为害水稻玉米花生棉花豆类十字花科蔬菜油菜芝麻茄子辣椒马铃薯苹果等
形态特征

  成虫有多种变型,各生物型间常彼此交配繁殖,所以在形态上产生多变。

  全绿型(代表型):体长1216毫米,宽68毫米,椭圆形,体、足全鲜绿色,头近三角形,触角第3节末及45节端半部黑色,其余青绿色。单眼红色,复眼黑色。前胸背板的角钝圆,前侧缘多具黄色狭边。小盾片长三角形,末端狭圆,基缘有3个小白点,两侧角外各有1个小黑点。腹面色淡,腹部背板全绿色。

  点斑型(点绿蝽):体长134.5毫米,宽6.58.5毫米。全体背面橙黄到橙绿色,单眼区域各具1个小黑点,一般情况下不太清晰。前胸背板有3个绿点,居中的最大,常为棱型。小盾片基缘具3个绿点中间的最大,近圆形,其末端及翅革质部靠后端各具一个绿色斑。

  黄肩型(黄肩绿蝽):体长12.515毫米,宽6.58毫米。与稻绿蝽代表型很相似,但头及前胸背板前半部为黄色、前胸背板黄色区域有时橙红、橘红或棕红色,后缘波浪形。卵环状,初产时浅褐黄色。卵顶端有一环白色齿突。若虫共5龄,形似成虫,绿色或黄绿色,前胸与翅芽散布黑色斑点,外缘橘红色,腹缘具半圆形红斑或褐斑。足赤褐色,跗节和触角端部黑色。

发生规律

  稻(点)绿蝽以成虫在各种寄主上或背风荫蔽处越冬。广东杨村、广西桂林和贵州一年发生3代。在柑橘园中于4月上旬始见成虫活动,卵产在叶面,3050粒排列成块,初孵若虫聚集在卵壳周围,2龄后分散取食,约经5065天变为成虫。第一代成虫出现在67月,第2代成虫出现在89月,第三代成虫于1011月出现。

危害特点
  每年柑园大发生与夏、秋两季水稻收割后在稻田为害的成虫向柑园飞迁有关。此时大量稻(点)绿蝽集于柑橘园吸食果汁,对鲜果品质影响极大,降低了商品价值。
防治方法

  (1)喷药防治。在该虫发生期用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喷雾,有良好的效果,也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20%灭扫利乳油1 500倍液。

  (2)掌握发生时间,在初孵的幼若未分散时进行捕捉。同时,保护天敌,特别是寄生于卵的跳小蜂。

图片

c2-11

说明
本数据库为公益性数据库,若单位或个人不同意刊载该图片或记录,请及时与本馆联系。
最前一条 上一条 下一条 最后一条  [打印]
京ICP备0905397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047
版权所有@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中心电话:010-51503318 农业专家咨询热线:010-1239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花园中路9号